法学院研究生会成功举办学术系列活动—“原法论坛”

发布时间:2009-04-27浏览次数:66

         4月19日晚上七点,由法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原法论坛第一期在文泰模拟法庭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司法改革向何处去”,邀请的嘉宾有来自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人事处处长,高级法官董伟威,高级法官朱建敏,我校民事诉讼法蔡虹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张德淼教授。论坛由知识产权法专业的邢璧琳同学主持。

        此次论坛的选题背景在于2009年河南省高级法院院长张立勇法官推行“新政”所引起的争议。我们要思考的是:张院长的“新政”是法治的前进还是倒退?中国的司法改革究竟该何去何从?究竟什么是真正适合中国的司法实践制度?因此,讲座也围绕着以下焦点问题展开:法官该不该穿“法袍”?大力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重调解,轻判决,司法目标:无赴京上访?上级法院应加强对下级法院的监督?对于这些焦点问题,在场的嘉宾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董法官以“法官精英化的困境与出路”为主题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他认为在中国法官精英化的道路走的并不顺利,必须要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司法改革,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经验和模式。道路曲折的原因在于:司法浪漫主义和中国现实国情的冲突;西方法治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差异;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和中国人大制度的区别。他认为,法官精英化必须要具备社会基础和相应的条件,而党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
        蔡虹教授认为,一定要多关注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问题,中国的司法改革需要好好反思,很多移植过来的制度非常失败,因为中国缺乏制度的土壤,我们在做一项改革措施之前需要做研究与论证。在“马锡五审判方式”这个问题上,蔡认为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不可拿人民群众来做实验品。“司法便民”的争论上,蔡虹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公正比便民更重要,法院唯一的,终极的目的就是提供公正的司法判决,公正永远是第一位的。
        张德淼教授和朱法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张教授认为,应当强调诉讼的公正,威严,重视程序的重要性。朱法官谈到了法学学子要坚持自己内心的信仰。
       嘉宾谈完了自己的观点,论坛就进入了活跃的现场提问环节。在座的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谈到自己对于司法改革问题的看法,也有的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对于同学们的疑问,在场的嘉宾法官和教授都耐心给予了解答。在提问的旁听者中还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的学校保安,对他的问题,董法官也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原法论坛是法学院研究生会新开创的特色学术活动之一,其名称的灵感来源于我院研究生会的学术刊物《原法》,我们力求将论坛与刊物紧密结合起来,为法学院研究生以及本科生搭建一个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法学院的学术氛围。
        第一期原法论坛得到了法学院团委的支持,在同学中也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为今后原法论坛的发展和完善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