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法系进修,你准备好了吗? 33期A5

发布时间:2011-06-07浏览次数:214

 

        梁福麟先生是在美国、英国和香港执业的著名律师,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法学院、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加州罗耀拉大学法学院、南加州大学法学院等。
        1. 我们了解到老师您曾经写过一篇有关讨论香港大学与英美大学生之间区别的文章,也了解到老师您曾经多次在国内讲学,我们想请问老师,您觉得与香港学生及英美学生相比,国内法学生的差距主要在哪里? 
        答:现在中国,我觉得高等教育不灵活。比如说,你一旦进入一个系后,一般就不准再转系了。但是在国外则不同,比如在美国,大学头两年可以不选专门的科目,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大胆地去寻找和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热情去学习,因此知识储备比较丰富。而中国一般来讲,年轻的大学生没有美国优秀的学生那么成熟。因为中国的学生在中学和大学时,大多数接受的是所谓填鸭式的教育,很多不是靠自发求学来的,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当你成为研究员的时候,你就会缺乏自主研究的能力。中国的教育体制是让学生去应付考试,而不是在个人的成长当中扮演一个持续引导教育者的角色。所以,这个“继续教育”就像一个金子塔一样,是不断打基础同时又不断拔高的过程,而中国在这方面显然会相对弱一些。其实在香港和台湾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具体说来在美国,大学第一年时,文科也要读一点,理科也要读一点,所以他们将来转专业的时候有这个应付能力,就比较灵活。而如果要说将来就业的话,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像高盛这样的企业,他聘请员工的时候,不需要你懂得很多很细很专业的东西,但往往要求你什么都要涉猎一点,或者懂得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思考。
        2. 我校法学院于前年正式在本科生中开设了涉外经贸法方向的法学专业,而我们在专业课学习中也认识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制度、传统以及律师培养方面的种种区别,我们知道老师您是一位资深大律师,所以想请问老师,如果国内法学生想成为一名涉外律师,应该怎样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以适应涉外律业的需要?而在涉外律所的应聘面试中,它们会看重应聘者哪些方面的能力,应聘者又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答:首先你的语言要好。无论中文英文,因为法律的工作,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而且,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一般人语言的水平,而是超乎一般人水平的认识。因为无论你在口头上还是书写的表达能力都要比一般人强。另外你要有敢于争辩的勇气。在我们亚洲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喜欢跟人家争辩,所以,犹太人在美国当律师是很成功的因为他们有争辩的本能。我们亚洲人是木讷于言的,不喜欢跟人吵架,所以辩论能力不强。还有一点, 就是我们从小就很尊重权威。但是国外的学生,敢于对老师说:“我的意见与你的不同。”
        3.目前,国内不少法学生都有到香港或是英美读研、读博的想法,但国内的法律偏向大陆法系,而香港和英美地区是属于英美法系的。我们了解到老师您曾在香港、英国及美国学习法律,又是港大及美国多所高校的教授,我们想请问老师,香港、英美等国家在选拔学生的时候,比较看重申请者的什么方面,而申请者在面试时需要注意什么?我们还想请问老师,对对国内想去香港、英美进修法学的学生给我们提一些有关跨法系学习的建议。
        答:第一,当然中英文都要好,香港有很多课程都是全英文教学。第二,假期最好可以去一些地方实习,像律所啊,公司企业啊,但要注意,实习不能盲目,现实情况往往是,你有一门自己的特长,或者你曾经取得过的成绩,会比你有实习经历更加吃香。因为这样面试方会看到你的闪光点,就会觉得你有潜力可挖,可塑性强。第四,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性格,要做到不急不躁,责任感强,给别人带来安全感和稳妥感,这样别人才会把事情交给你做。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冲突绝对是一件好事,冲突的背后,是不同文明碰撞的火花,这样有利于新思维的开启,在比较中发现更加的优质的方法。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