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法小议 33期A4

发布时间:2011-06-07浏览次数:170

                                                         精神卫生法小议

    近期,发生在武汉市武钢前职工徐武“飞越疯人院”事件,引起社会上有关“被精神病”的热议。被精神病院强行收治的而造成“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如何规制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已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社会要求《精神卫生法》出台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本期就对《精神卫生法》做一些探究。
    一,精神卫生法的立法目的:
   《精神卫生法》定位于主要解决的是精神领域里的问题,或者说是疾病,通过早期社会干预的方式,加大国家投入力度,来减缓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压力问题。而精神卫生法的主旨在于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和所有人的人权。    
    二, 我国精神卫生法急需出台的紧迫性:
    (一)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中国重性精神病患者数量已超过1600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精神病发病率已占中国全部疾病发病率总数的20%,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为10%。据了解国外精神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的比例约为20%,而中国仅有1%。大量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的更是流向社会,给社会到来了不安定因素。    
    (二) 我国精神病院的精神病收治程序不规范,收治情况十分混乱。   
    (三) 在多重因素的操纵下,精神病院成了一个财力权力具备的机构,获取了强行收治的能力,甚至成为地方政府处理上访者的灰色途径。精神病院已经成为一套在法律之外形成的潜在惩罚手段的最终执行者。
    三, 精神卫生法为何难产:  
    (一) 政府无法确保大量的投入来配套法律的实施。全国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太大,如让各级政府承担起精神病患者治疗和监护的经济责任,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无力负担。    
    (二)新医改之后,存在一个精神疾病的定位问题,即把精神疾病定位为心理疾病、生物疾病还是社会疾病。
    (三) 知情人士认为,该法不能如期出台的原因,在于草案过多地关注医疗技术问题,而对于精神病防治中涉及的人身自由强制,经费保障,政府、社会、家庭责任分配等诸多核心问题并未涉及。    
    (四)社会大众对于“精神病”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比较肤浅的阶段。  
    (五)从该法征求意见稿来看,《精神卫生法》涉及的非自愿住院、非自愿治疗,是对公民法律权利的实质限制,但草案对具体的程序——谁来决定强制、异议与救济的渠道等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规定。
    四,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精神卫生法立法现状:     
    (一) 20世纪初现代精神卫生运动兴起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鼓励社区照护模式发展,支持病人回归社区正常生活。而将精神卫生体系由过去高度医疗化、集中化,转为更着重社区化的照护服务,例如英国、加拿大等国。   
    (二)在美国,法律规范谋求将精神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摒弃了以保安或监护作为强制住院理由的立论而以治疗为住院目的,即为了病人"自己的利益"进行治疗的原则,维护病人的自由,尊重病人的自决,把对病人的限制减少到最小限度。     
    (三)台湾地区现行《精神卫生法》将原仅需两位专科医师签名即可强制住院之机制,改为审查会鉴定机制。审查会成员,包括专科医师、护理师、职能治疗师、心理师、社会工作师、病人权益促进团体代表、法律专家及其它相关专业人士。对可能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加以考虑。
    五,对精神卫生法的期望:     
    (一)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对于精神卫生与安全的认识。   
精神病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其本身智力及社会支持缺失难以真真融入社会,难以主张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应全面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普及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减少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二) 立法过程中注重立法的全面性。 
    1. 重视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具体而言,立法应当保障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疾病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女精神疾病患者的性不可侵犯权等基本权利。
    2. 健全精神病人确认机制,严格确认手续,同时对精神疾病患者涉法能力的司法鉴定设置专门机构和制度。精神病人的确认无误是有效维护其权益的前提。
    3. 规范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医疗的相关责任及费用问题。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问题,涉及患者、亲属、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多方权益,要全面兼顾,避免任何一方权益受到侵害。
    4. 应该侧重对公权力的制约,行政执法部门及收治场所,应实行公开化的阳光操作,增加收治管理和康复治疗的透明度。
    (三)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充分吸收有用成果。
我国在逐步制定《精神卫生法》的过程中,充分立足于本国特色,并适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更好的促成立法的完成和早日有效规范我国精神卫生发展。

        资料来源:互动百科(词条:精神卫生法、精神卫生立法、被“精神病”等)、中国法制网、《台湾精神卫生法》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