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背景:
朱虹丽 法0801班 司法考试成绩460分
邓链岳 法0815班 司法考试成绩440分
现场交流
2011年全国司法考试的记忆还未从考生们的脑海中消散,新一轮的准备工作又悄然拉开了序幕。3月15日晚7时,我院新闻中心的记者对在去年司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朱虹丽、邓链岳两位同学进行了采访,旨在帮助即将迎接司考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司考、备战司考。
邓链岳同学谈话
记者:请问两位是什么时候着手准备司考的?在复习过程中具体分那些阶段,有哪些针对性的方法呢?
朱虹丽:我是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准备的。复习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四月份开始购买相关的书籍资料,4月至6月初将民法、刑法和行政法通读一遍。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进行整体全面地复习,在这个阶段,我每天都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复习清单,采用听音频和看书相结合的方式,每听一个音频,都要打印相应的讲义并仔细阅读,加强记忆。最后一个月进行真题训练,以此了解考试重点,提高答题速度,掌握考试节奏。
邓链岳:我跟朱虹丽同学开始准备的时间差不多,只是四月份复习工作进行地比较缓慢,五月份才进入状态。我的复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针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读教材,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是整体提高阶段,主要采用听教学音频的方式;八月开始进入真题演练阶段,抓考点,适应考试模式;最后是模拟题训练,其中卷一和卷四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记者:不同的科目在考试中占不同的比重,那在具体复习时候怎样分配各科时间呢?
朱虹丽:我认为三大实体法是难点也是重点,在司考中也经常出现运用实体法中的相关条文处理各种案件的题目,这种题目较为棘手,因此把三门实体法作为主攻对象。几部诉讼法在理解和操作上相对容易,通过听音频、看讲义等方法能够较快掌握,在考试中也易得分,不用耗费过多精力。复习中注意运用实体法带动诉讼法的方法,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邓链岳:根据各科不同的特点,我把所有科目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属于“偏理解型”,如民法、商法、刑法等,这类科目理解难度较大,要求掌握的层次较深,应重点突破;其次是各类诉讼法等“理解加记忆型”科目,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应对;最后是“偏记忆型”的宪法、法制史等,看过后易遗忘,宜放在最后攻克。
记者:在准备司考的漫长过程中,两位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又是如何调节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呢?
朱虹丽:当然,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疲倦懈怠的情绪,此时我不会强迫自己去看书学习;相反,我会选择去户外适当放松再投入其中。学习与生活方面,我不建议打疲劳战,在保证睡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压缩其他的时间来给自己压力,提高效率。
邓链岳:我认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做到三点:首先一定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司考;其次要有信念,因为司法考试对于法律人来说是走出学校,向社会证明自己的第一步,要抱着非过不可的决心;同时,学会给自己减压也非常重要,我通常会通过打羽毛球、看课外书等来释放自己的压力。至于生活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活有规律,才能提高复习阶段的整体效率。
记者:复习司考的过程中一般都少不了别人的帮助和监督,那在复习过程中有没有留下令两位难忘的人或事呢?
朱虹丽:在复习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同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尽管大多数时间是独自一人潜心复习,但闲暇时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与大家分享也十分必要,比如哪个法律有了新的动态或谁在哪听到了好的音频,都可以与同学交流。这不仅能缓解紧张的复习节奏,更是一个可观的信息来源,对复习工作很有帮助。
邓链岳:我认为“学习是自主学习,生活是共同生活,司考是大家携手共战”。在这其中,同学间的相互鼓励和帮助令我感触最深。当年,我班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营造出一个积极紧张的学习氛围,保证每个人处于最好的学习状态。在艰难的复习过程中,是他们伴我一路走过。
记者:最后,两位对正在准备司考的师弟师妹有什么寄语?
朱虹丽: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计划并付诸实施,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好的效果。
邓链岳:在这里我想引用江平老师所说的“法治天下”来与师弟师妹共勉。作为一个法律人,一定要全心全力准备司考,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的道路,并坚持执行下去。
记者与两位同学合影
专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两位同学用他们的真实经历提出了许多启发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一定会对筹备2012年全国司法考试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
(文 字:张 晔 陈宏亮 摄 影:孙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