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现场
《法商研究》编辑部耿卓副编审担任主持人,担任评议人的有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姜战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丁文教授,我校法学院副院长麻昌华教授;我校法学院副院长张红老师,武汉大学法学院杨巍老师、李承亮老师,陈晓敏老师等莅临会场聆听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科研部、民商法研究中心主办,民商法典研究所、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侵权行为法研究所、天盾学社承办。
杨立新教授幽默开讲
主讲人与嘉宾合影留念
在谈到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时,杨教授提及已制定的司法手册提纲和草案。这一草案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和朝阳区人民法院试行,还举行了法律视频竞赛,取到了良好效果。他强调要重塑中国侵权法,将具体条文与具体案例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解决法律实务问题。杨教授还认为,中国关于媒体侵权的研究并不落后,关键在于媒体侵权法试点实验的开展,“世界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就看发令枪一响那个国家先跑”。
此外,杨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自己撰写的《中国新闻媒体侵权法律适用指引》,指出“指引”二字的精妙之处。该书详细解析了新闻媒体侵权的类型和抗辩事由,重点突出要为特殊民事主体的名誉权“瘦身”,使其承担起接受批评的义务。针对日益频发的网络侵权问题,杨教授强调“要尊重和保护公民反通知和反对抗的权利,要切实保障公民和法人的表达自由权”,“从现今垃圾信息泛滥的小处着手,通过由自律到网络仲裁再到法律诉讼三种逐层深入的方式来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
评议阶段,丁文教授从杨教授研究成果的指引作用出发,认为杨教授的研究划清了媒体行为合法与非法、表达自由与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界限。法律、立法、法理相结合,既有理论层次,又有实践效果,代表了中国民法学的研究方向。麻昌华教授肯定其研究中以媒体侵权代替新闻侵权的重要性。“新闻侵权限制了很多范围,显然媒体侵权更为恰当。”其研究在办案中潜移默化到实践中,易为立法接受。姜战军教授则结合英国相关立法状况提出媒体侵权研究概念应引入“雷诺斯抗辩”,同时,名誉权侵权还应适用于法人。
观众互动环节对于现场同学提出的关于媒体侵权解决办法、抗辩事由等问题中,杨教授一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