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彩虹在风雨中昂然前行

刘焯老师专题

发布时间:2017-10-16浏览次数:727

刘焯教授,女,硕士生导师,任法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理学、法社会学课程负责人。1983年至今,兢兢业业,一直在高校从事法学教学与科研。她时刻将一位教师的担当与职责放在心上,以无穷的热情与能量来爱教育,爱生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她一直坚信:唯有阅读,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

一、因材施教,润物无声

这本是20176月的一个普通的星期三,傍晚时分,文泰楼。

“好,本学期的课程就到这里了,下课。”像平时一样,总会有几个学生在这时走向女教师,倾诉自己最近在学业上的疑惑。面对学生们求知的眼神,身着一身藏青色正装的刘焯老师面带微笑,耐心地与学生展开讨论,将问题一一解答。几场讨论下来,心怀疑问的学生们或是带着困惑被解答的舒畅笑意,或是低着头、带着思索的神色离去。刘焯老师静静地坐在讲台边,微笑着看着远去的学生们,眼中都是幸福和满足。

结束了本学期课业的学生们不知道,他们敬爱的刘老师就要去做手术了;学生们也不知道,刘焯老师是一位罹患胃癌的病人,早在四年前就动过一次大手术;学生们更不知道,几年来刘老师一直带病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前几日的检查结果显示刘焯老师的病情有所反复,医生建议她尽早进行全面检查,必要的话要立即再次手术。但她却坚持要给本科生上完最后一节课,再前往医院接受手术和治疗。对于刘焯老师而言,这个普通的星期三下午,早已变得不再普通。

她热爱教育,掬一捧书香,做学生成长路上幸福的摆渡人是她的追求,而三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更使她体验到了教育生活的完整性和幸福感。

二、达人知命,乐观向上

2017年教师节下午,学生们前去探望阔别一个暑假的刘焯老师,这才知道她又经历了一次手术,身体非常虚弱,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原本在说说笑笑的学生们顿时停了下来,满脸的焦虑与关心,整个房间一片沉默。

最乐观的反而是正躺在安乐椅上的刘焯老师,她首先打破了房间的沉默,一边热情地招呼学生们享用下午茶,一边神采飞扬地向学生们讲述暑假期间她在接受治疗时游历云南的所见所闻,在谈到自己的病情时,刘老师以一种极为平静的语气描述自己再次接受治疗的全过程,丝毫看不出任何消极情绪,反而还安慰焦急不已的学生们。她告诉学生们:得了病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不会怨天尤人。我会积极地去治疗、去修养康复。得病不可怕,关键是心态要积极向上、要乐观。你们看我,就是一个挺乐观的人,我一定要赶紧恢复好身体,我还要把你们顺顺利利地带到毕业呢。

即使在生病期间,她依旧积极的学习着,在第一次做完癌症手术后,康复期间,她就开始大量阅读,了解各方面的前沿思想,希望趁自己身体有所好转时,抓紧时间写出一篇关于女权主义的论文。现在刘老师完成了第二次癌症手术后,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笔耕不缀,但当我们问到刘老师修养期间都在干嘛,会不会感到无聊,刘老师轻轻地说:“说是休养,仍是离不开阅读,一辈子都离不开这个了。”

三、一身正气,严以律己

刘焯老师是一个正直的人。她常常告诫学生们:“做事、做学问之前一定要先学会做人,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直,要能够一碗水端平,你们做的事情一定要能够堂堂正正的摆到台面上来,这样才能够服众。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事情、做好学问。”

刘焯老师不仅仅这样劝诫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她也以身作则,真真正正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在任职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期间,她十分注重学风,做事不偏不倚,尤为看重学术诚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威望。记得给本科生指导毕业论文时,有位本科生特地送给了刘老师一盒糕点,刘老师当时不在,知道这件事后就把礼物放到办公室里,等到那位同学下次来的时候,礼物被原封不动的还给了他。并告诉他这都是老师应该做的,老师指导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刘老师每年会在元旦前夕举办一次学生间的小聚,但刘老师从不让学生做出花费,而是提前订好地点、餐食再通知学生参加。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刘老师常常嘱咐学生们要加强锻炼,保重身体,看见大家一切安好,刘老师便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的为人,简简单单,优雅而大气,而这也是学生们对刘老师的最深刻的印象。她的简单是师生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恬静;她的优雅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她的大气是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慷慨。

四、治学严谨,认真负责

刘老师常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从1983年在中南执教以来,每一堂课她都认真严谨地对待,事前的认真备课,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方法,询问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做到深入浅出地传授学生丰富的知识。刘老师十分重视教授各种理论范式,她常说学生学会多样的理论范式就如拥有一个工具箱一样,要用到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

无论在病前病后,刘老师都会定期举行读书会,了解学生的读书近况。初次与自己的学生见面,她会鼓励学生抓住研究生的宝贵时间,尽可能的多读书,读好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深度阅读。她一直坚信:唯有阅读,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刘老师在平时就注重学生的日常练笔,每一次读书会时她都会要求学生们交上一篇读书报告,在下一次开读书会时刘老师会带着上一次的读书报告与满满的手写批注,和学生们讨论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遇到好的词句,老师会特别标注出来,遇到措辞不严谨或者表达不清楚,老师会在旁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逐字逐句的查阅学生们的每一句表达。

刘老师同样重视论文的写作,从论文选题、定题、开题报告的写作到论文正文的写作,她会全程关注学生们的写作进程。对于学生的论文初稿,她会认真地阅读并批下修改建议,对文章框架进行调整,和学生不断沟通想法,理顺思路,帮助学生们用学术化的语言,严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拒绝含糊其辞,拒绝模棱两可。刘老师非常注重细节。不仅对学生的文章逐字逐句的批阅,就连学生的论文写作方法,老师也会自主纠察思考,纠正学生的常识性错误,查看学生的参考书目的年份及刊物,确保学生的参考书目代表的是最新的观点。正是这样一遍一遍地对细节的不断打磨,对文章的不断调整中,才形成了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

20176月,她指导学生的硕士学位论文《拉兹法律权威思想研究》获得导师组唯一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可以说这与刘老师的认真指导是分不开的。这位学生说自己是刘老师带过的学生中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读研之初底子也不是很扎实。她正是在读研期间深受刘老师的感染,从而养成了勤奋踏实的学风。这篇论文从选题、定题、写作到完成最终定稿,都渗透着刘老师的心血。在写作过程中,刘老师多次询问写作进程,帮助学生廓清思路、拓宽思路,精心点拨,也不曾因为节假日而耽误学生的写作时间,即使是放寒假,老师仍不忘审阅学生论文,并做详细批注。这一认真负责的态度贯穿论文写作的始终,直到论文最终定稿。刘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极其渊博的学识,认真负责的精神,都让学生获益匪浅。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生学习的灯塔,是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榜样。

结语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三十年树木,三十载风,三十载雨,三十万栋梁。荏苒知天命,情牵三十年,30年教龄老师,用30年演绎精彩人生!

作为教师,对于这所学校,对于每个学生,爱你的心不问归期,像风走了八百里;疼你的心不留空隙,像花瓣飘落满地;宠你的心不曾歇息,像云漂泊九万里。一个教师的爱,不问所起,不诉怨语。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