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实务大讲堂——腾讯大咖进中南

发布者:法学院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7-12-28浏览次数:3044

通讯员( 陈仁凤  悦1222日上午,“法律实务大讲堂——腾讯大咖进中南”在文泰楼模拟法庭(二)举办,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老师、腾讯法务平台部总经理谢兰芳老师、腾讯知识产权部总经理徐炎老师担任本次讲座嘉宾,文澜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汉东老师,法学院徐涤宇院长,法学院黎江虹副院长出席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吴汉东教授致辞,他首先对于三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吴教授指出腾讯公司作为位居全球前五的互联网企业,吸引着全球人才的目光,作为企业在法律方面的中坚力量,三位嘉宾凭借其专业的知识、长远的视角为腾讯公司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次讲座必将为同学们提供一场精彩的盛宴。而后吴汉东教授代表校学术委员会,并以知识产权中心的名义为三位学者颁发荣誉研究员特别聘书。

 

 

在讲座中,三位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腾讯法律部门的整体状况与发展历程,同时向我们讲述了自己所负责部门的职能与成就。徐炎老师以自己的实际经历为援引,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实际经验,他提到知识产权部门作为腾讯法律部门的分支,其职能几乎遍布整个企业,同时凭借其18696件商标申请量而位居国内第三。司晓老师提到,目前的腾讯公司的业务以国内为主,并不断转型升级延伸至国外,同时也在金融支付、音视频、第三方支付、人工智能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进步。谢兰方老师阐述到,公司法务的职能不仅仅在于诉讼方面,更多是在业务一线,无论是签订的合同还是商标、功能的上线都需要公司法务的协助,与此同时,相比于法律上的侵权,腾讯公司注重的还有舆论与口碑,只有拥有长远的眼界,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关注社会,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在交流与提问环节,三位老师与同学们亲切互动,在场的同学们就如何区分互联网产业的借鉴与剽窃、谣言管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游戏直播著作权与游戏平台之间的矛盾以及法科学子如何在大企业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提问,三位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司晓老师在关于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强调,法律上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公众眼中的抄袭不尽相同,作为企业的法务人员,作为公司危险处的制动器,要做的不仅仅是防范法律风险,更要注重用户的互联网体验,注重口碑的培养,企业应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控制产品的特征相似,以尽可能的实现创新。在对于法科学子的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李兰芳老师解释,腾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大多包括律所、公检法的离职人员以及其他企业法务人员。法律素养是职业技能中最基础的部分,其次,引领行业的标杆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独立的自我想法,较强的自我驱动力非常重要。徐炎老师补充道:招聘的目的在于搭建一个梯队,提升团队的战斗力,现在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着这个团队所需的职业技能,并精于所学,而不是略知皮毛,只有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最后,黎江虹副院长进行了总结,黎院长对于三位嘉宾的指导做出了高度评价,并代表法学院诚挚的邀请三位嘉宾在不远的将来再次前来讲学。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