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组织春季党校培训

发布时间:2018-04-23浏览次数:377

通讯员(曾巧平 余瑾 邹瑾 张诗雨 王佳婕 杨雅淳 麦晓晴)421日,法学院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电教楼103开课。校党委组织部李明老师,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曹丽萍老师,2014级辅导员杨茹老师和2016级辅导员张申鹏老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



曹丽萍老师首先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理论价值观的日常化、大众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并指出当下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价值观大众化的认识出现困境这一现象,其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属性与大众认同模式存在差异。此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在价值目标上,缺乏日常化主流文化的正面引导;在价值评价上,缺乏日常化实现评价标准;在价值目标上,缺乏大众化思维模式;在价值表达上,缺乏大众化表达语言。由此可见,日常生活是大众化认识的实践载体。曹丽萍老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理论价值观要遵循纽扣效应,坚持习惯原则、实践原则,重塑以实现价值目标为核心的主体形象,营造大众化舆论环境,建立长效机制,以及构建扁平化的日常渠道。



组织部李明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员评选的条件和权利义务进行简单的介绍。李明老师表示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执行入党程序,是发展党员的必然要求,是一项严格的政治性工作,也是对要求入党的同志进行的一次严格的政治审查和实际的党员标准教育。在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在于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落实三个坚持,做到一个禁止,一个反对。随后,李明老师针对申请入党初期培养阶段,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方面的具体程序进行详解。

张申鹏老师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有关大学生要培养勤学、修德、明辨和笃实的精神的内容,强调了大学生要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张申鹏老师表示,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只有下得苦功夫,才能求得真学问。修德则有利于促进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青少年应当修滴水穿石的坚韧之德,修源头活水的创新之德,修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德,修甘心处下的谦虚之德。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开放性、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社会转型的复杂性以及价值主体判断的薄弱性等问题,对青少年提出了学会思考、善于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要实,要做到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要做到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杨茹老师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和同学一起分享入党的动机和途径,现场气氛活跃。杨茹老师认为现在学生入党的形式主要有“主动式”、“被动式”和“被迫式”,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做到慎独自省、知行合一、一以贯之以及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