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校庆•名家讲坛”系列讲座暨洪范学术论坛第八十三期之黄源盛教授主讲

发布时间:2018-09-21浏览次数:452

通讯员(罗露瑶 吴俊瑶 周志康 杨云帆 王佳婕 王新然)918日上午,以“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如何写好一篇优质的硕博士论文”为主题的讲座于我校法律文化研究院沈家本堂顺利进行。本次讲座由著名法制史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讲座教授黄源盛担任主讲人,由我院陈景良教授担任主持人。多名博士生、研究生到场聆听学习。




黄源盛教授以“何为学术?如何做学术?如何做学术人”作为开场白,建议同学们从兴趣、能力、性向、规训四方面考察自身。紧接着,黄教授对论文研究主题方向的确定以及论文题目的拟定展开叙述。他认为,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必须明确是“因题找人”还是“因人找题”,以及切入点的大小、专业与兴趣的侧重点等问题。在确定方向和题目后,黄教授建议通过图书馆、网络、教师或专家等途径搜集资料,并希望大家重视档案史料等第一手材料,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在创作中始终坚持以原创为底线。



随后,黄源盛教授介绍了论文结构的一般写法。他讲解道,论文大纲主要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展现了文章的结构与思想内容,是评判过程中的关键考量点。黄教授建议同学们以问题意识贯穿绪论,合理运用既有的研究文献,同时注重结构层次与量化研究。而本论作为论文核心部分,除了字数、章节数量等基本要求以外,还需以富有逻辑性的层次结构阐明研究内容。至于结论部分,黄教授指出硕博应该有不同的追求,硕士论文主要以论题的全面分析为目标,而博士论文应在谨慎批判的学术态度下有所发现与创新。




主持人陈景良教授以黄源盛教授谈到的文献索引为中心点展开评议。他提及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陈垣教授与部分日本学者的研究方法,称赞黄教授极富古学之风的考据精神,认为三者皆折射出了中国古代学者的苦学之道,值得广大师生学习借鉴,以此不断提升索引能力,为论文的高质量完成作铺垫。

短暂休息后,黄源盛教授继续就论文的布局、引文与注解的方式展开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了学生在写论文时需注意的问题,重点讲述了引文的时机和位置、篇章文字、行文语调以及注脚的恰当使用。他表示,若想写出一篇好的论文,需在提笔前仔细思考该以何种方式引文,而不是茫然地堆砌材料。引文是为主题服务的,不可丝毫不用,更不能喧宾夺主。其次,注脚也不可忽视,这是对原作者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他强调,文章或许可以抄袭而成,但思想和灵魂是抄不来的。

紧接着,黄源盛教授介绍了中国法史学研究方法的几个典范。在介绍宏观与微观法史时,他表示,在硕博阶段,应更倾向于微观的研究方向。宏观虽然气势宏大能轻易表达内心所想,但也更天马行空、飘忽不定,硕士、博士生较难驾驭。除此之外,黄教授还提到了不同专业研究角度的差异性问题,他认为无论是历史学专业还是法学专业,都应该以“有史有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标准要求自己,尽力完善自己的文章。黄教授接着结合自己在硕士阶段的论文,就先前提到了几个要点一一进行了讲解。他列举了检验论文水平的一系列标准,并建议同学们每次写论文都以此标准要求自己,斟酌每一个词汇。



讲座尾声,黄教授列出了写论文建议参考的文献,同时也提出了几个关于中国法史学研究方法的问题。他表示在研究上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希望新生代的法律史研究不再是一片空白,要像郑板桥的《竹石》所描写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化千磨万击为动力,将法律史的研究带向创新的方向。

最后,陈景良教授作总结发言,讲座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