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在途中——“中国海权的中期评估”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03-11浏览次数:647

通讯员(吴俊瑶 杨云帆 李文婷)3月8日晚上,以“中国海权的中期评估”为主题的讲座在文治楼六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海洋研究院研究员胡波,主持人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孙林林老师,多名学子到场倾听。



讲座伊始,胡研究员以“‘海权’为政治概念还是法律概念”这一问题引入主题,随后从海权的概念、海权的要素、中国海权的缘起、中期评估以及结论与展望这五个方面围绕中心展开叙述。胡研究员指出,海权是在一定海洋空间内发挥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等作用和影响,获得国际社会尊重或信服的能力及权势。这一概念的含义有多个维度,但是,其核心则是一个权力关系,突出一国对于海洋空间的控制能力。同时他讲述道,海防与海权虽仅差一字,含义却相距甚远:海防是陆地防御的延伸,而海权的终极目标是维护一国的海外利益,主要包括海外的经济利益。



胡研究员指出,中国现代海权的发展得益于几十年改革开放积累下的物质经济基础,肇端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海军的现代化。他表示,海权自古就有,但是作为学理上概念则是由美国人阿尔弗雷德·马汉1890年首次提出。随后,胡研究员展示了马汉有关海权的六个要素。他认为,马汉的海权六要素并不能充分反映当下的现实。基于此,他讲述了相关学者的不同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海权四要素。即,海上力量、海洋地理、经济实力和政治能力。他又进一步将这四个要素细化为十二个指标,用于评估中国海权强弱的现状。先进的主战舰艇、CISR、海上的经验和传统是海上力量要素包含三个具体的指标。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都是随着离本土距离的增加而衰竭,因此,海洋地理要素也十分重要。海洋地理要素包含地理位置、管辖海域、邻国数目和海外基地这四个指标。中国需要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海域、邻国现状以及海外局势做出正确决策。更为重要的是,海权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实力。因此,胡研究员将经济实力列为海权的第三大要素,具体的指标包括经济规模、科技和工业水平两项。最后,胡研究员认为,一国的海权也取决于该国的政治能力。具体包括,政府的效率、盟友体系和海洋外交的能力。第四个要素是当代海权有别于马汉时代海权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随着国际法的发展,第四个要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总之,胡研究员结合数据对比分析现状,指出中国海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胡研究员综合海上力量、经济实力、海洋地理、政府能力这四个要素详细评估了当前中国海权的状态。他认为,成为海权强国离不开自觉的设计与规划,中国未来从海权大国成为海权强国的风险与挑战与日俱增,亟需有所作为。最后,几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胡教授结合自身观点一一解答,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