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妮编辑主讲“学术刊物投稿应关注文章的传播力等因素——从刊物选稿的视角来读”

发布时间:2019-09-25浏览次数:161

通讯员(梁芷涵 涂江南 金 昉 张添娇)9月18日下午,以“学术刊物投稿应关注文章的传播力等因素——从刊物选稿的视角来读”为主题的讲座在我校文治楼五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云南社会科学》期刊编辑陈慧妮担任主讲人,谢冰清老师担任讲座主持人,我院韩桂君教授、刘征峰副教授担任与谈人,众多师生前来聆听学习。




陈编辑简单介绍刊物的审稿流程后,从形式要件切入,在论文的标题格式、摘要内容、结论现实性等方面勾勒出综合刊物稿件的基本要求,并强调投稿作者应研究刊物特色,注重格式细节,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作品,同时加强与编辑的沟通,和刊方相互理解。结合《C刊编辑访谈:你的论文不能发表往往不是因为质量不好,而是缺乏传播力!》、《王人博:我是一名期刊编辑,兼做垃圾分类的工作》两篇文章,陈编辑从三个角度着重阐述了论文传播力等问题。站在刊物的角度,作者需要研究刊物的特点、选题方向及侧重点,切忌急功近利;站在作者的角度,陈编辑解释了许多作者会犯的两个错误,其一是把传播力等同于社会热点话题,她指出,在对热点进行学术分析时应考虑其必要性以及政治敏感性;其二是对现实性理解不强,导致提出的对策与建议过于幼稚,难以与文中应用的“酷炫模型”相匹配。对于如何提高作者的核心竞争力,陈编辑认为一是要有一个自己的持续关注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有所积累;二是在前一个基础上坚持多条腿走路,学会借用在坚守领域内所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并结合实际处理各种问题;站在审稿编辑的角度,她引用访谈内容中关于好文章的评价“既有研究质量,让人看了觉得写得很对;又有传播力,让人愿意看,看后还愿意重复看,重复看后还愿意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以重复引用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进一步强调了编辑审稿并非只有论文质量这一条标准,作者投稿时还应关注论文传播力等因素。

除此之外,陈编辑还根据王人博教授的讲话分析了目前中国法学期刊的格局并启发作者:面对错综复杂的格局以及综合期刊稿量大但采稿率低的现实情况,学术作者能做的唯有抛弃理想主义,做好自身专业领域的积累,耐心打磨文章,毕竟只有真正的好文章在法学期刊中才不容易引起争议。与此同时,陈编辑也引用了王教授“中国的法学家应该关心政治、关心现实,但是又必须和政治和现实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的倡议,并以实证研究过程在论文中如何取舍为例,阐释了“与现实保持适当距离”的深刻含义。




与谈环节,刘征峰副教授就审稿进度、投稿方向、外审比例等问题向陈编辑提出疑问,陈编辑一一解答,并引出一稿多投时涉及的投稿道德的问题。韩桂君教授则对《云南社会科学》期刊作出高度评价,并教导在座的研究生学会用严谨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强调“读者友好型”心理的重要性。在对热点问题的探讨上,韩教授表示,一味追赶热点可能导致学术生存时间短,因此要在立足当下的同时考虑思想性和学术性的生命力问题。




主持人谢老师对讲座进行一番总结,在陈编辑热情的答疑解惑与师生的讨论声中讲座落下帷幕。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