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桐 夏至幸 吴旭冰)11月9日,我院八五级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返校聚会在艺体中心举行。处处都是怀念的声音,声声都是旧时的召唤。各自奔天涯的校友又重归一起,续写旧时的情谊。本次返校的校友来自法律系8501班到8505班和经济法系8501班到8503班。为此次返校聚会的顺利举办,八五级校友们放下手中繁忙的事务,提前一天到达酒店办理入住登记手续,在签名册上签名留念,回忆当年同窗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聚会伊始,吴汉东教授回忆了三十年前自己为中南政法学院“黄埔一期”执教的经历,并为八五级校友带来以“人工智能的风险、法律与伦理”为主题的讲座,使毕业已久的校友们一起重温了三十年前的课堂。一样的老师,不变的同学,仿若时光未老。吴教授以“科技革命与时代变迁”为切入点,通过讲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与知识革命的发展历程,指出知识革命中所出现的两大核心技术:基因技术与网络技术。吴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展开论述,表明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与三大特征。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风险会同时引起法律与伦理两大方面的问题,在法律问题方面,人工智能会带来机器人民事主体资格问题、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著作权问题等七大问题;而在伦理问题方面,则又会产生虚拟环境麻醉等三大问题。吴汉东教授分别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分析其解决路径,总结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社会大众注意促进发展与风险防范、伦理约束与法律规制的关系。
随后的环节为播放为本次聚会专程拍摄的法学院八五级“黄埔一期”专题纪录片。前期征集照片、搜寻影视资料、八五级师生采访整合的纪录片使同学们回忆起了三十年前青葱的大学岁月,追溯起了晓南湖旁垂钓的快乐时光与篝火舞会的浪漫欢愉,军训和运动会的奋力拼搏等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在全场庄严的国歌声中,法学院八五级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出席本次毕业典礼的嘉宾有前校长吴汉东、校长助理邹秉国、校友工作部副部长万莉、法学院院长徐涤宇、副院长肖志远。此外,熊正刚、宁北川、蔺晓青、池海平、赵家仪作为教师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典礼。
校长助理邹秉国首先对校友的归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他先回忆了三十年前艰苦的读书环境,而八五级校友经历了学校从小到大的历程。邹秉国向这批祖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致以诚挚的敬意,他认为正是通过一代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对母校的不断建设,才使得其具备今天办学规模与所获成就。
教师代表熊正刚热情欢迎三十年后回校欢聚的各位同学,并表示法学院八五级学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拓荒建设者,也是母校发展的见证人。他感谢各位校友对中南大发展做出的贡献,也祝愿本次欢聚盛会永驻于心。
毕业生代表于宁杰对母校和本次聚会志愿者团队的热心招待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因为短缺,所以我们自己创造”,他回忆起了为学校种树、露天看电影等难忘记忆,并谈及八五级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与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希望在座同学们能够永远坚守自己中南人的身份。他愿同学们怀少年之心,也祝母校繁荣兴旺。
拨穗环节中,八个班级的毕业生陆续上台接受吴汉东教授的拨穗,一如年少时模样,至此,中南政法学院八五级学生毕业典礼正式结束。随后,八五级各班毕业生代表上台向母校法学院捐赠资金以表达感激之情,徐涤宇院长代表我院接受捐赠。时值正午,师生一起前往现四食堂(原一食堂)共享校园回忆餐。
下午,八五级校友在艺体中心体育馆举办趣味运动会。在徐涤宇院长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后,各位八五级同学身穿班服,依次进入艺体中心体育馆,同时带来精彩的队列式入场表演与激昂的加油口号。本次趣味运动会由乒乓球托球跑、气球垫球、集体拔河三项比赛构成。一系列比赛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加油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在趣味运动会中,校友们并不在意输赢和名次,更多是在重温年轻时的活力与拼搏。
最后,各班分别前往校史馆、文泓楼等地进行游园参观,追忆旧时的岁月,感叹时间的飞逝,并前往校北门处合影留念。
时光匆匆,岁月里,我们都是诗歌。虽然韶光不再,少年已老,但重回母校这片故土,便有归家般的温馨与喜悦。八五级校友不忘对母校献上最美好的祝福,在此我们也给予他们最真挚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