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教别开生面之书,育出类拔萃之人

发布时间:2020-06-15浏览次数:628

通讯员(李子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其道,授之业,解其惑,对师者而言或许是最为基础的要求,可参悟其中真意,并能身体力行者,又有几何?师者之传道,并非仅将所思所想灌输给学子,而是以自身的优良德行去影响学子,助他们形成优秀而独立的人格品质,立自我之“道”;师者之授业,亦非仅将知识技艺传授给学子,还需以自身的感悟体会去教授学子,供其引以为鉴做出抉择,塑自我之“业”;师者之解惑,亦非仅是单纯的答学子之所问,更要引导学子们主动提出学习和生活中发自内心的疑问,以从根本上解其所惑,培养其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解自我之“惑”。凡此种种,悉数为之,何谈容易,而郭倍倍老师在学子的眼中,便是如此良师。

教书育人十七载,桃李何止千百余。临别之际皆不舍,忆起之时赞良师。每个接受过郭老师教导的学子,都对郭老师的复盘学习模式和启发式教学始终记忆犹新,赞叹不绝。

2010年,是郭老师最初开设证据法学法律诊所课堂的一年,迄今为止,已逾十年。这门课程,采用的授课方式与常规课程截然不同,郭老师的核心思想是“输出倒逼输入”,指引出学习方向后,让同学们自行组建学习小组,通过自我学习寻找资料,再以小组为单位作主题报告,并定期进行复盘,以此拉长学习进程,确保同学们的深度学习。

“第一节课中,郭老师就通过一个简单常见的民事案件让我们明白,证据法的学习需要我们常常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法制1402班的李佳琪在课堂之初,便感受到郭老师的用心良苦。比起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转变更加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诚如斯言。“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每天学一点,每天进一步”。长期的学习进程,自我学习的迷茫,紧凑的主题报告,文字工作量繁重的复盘,往往让学子们在学习初期无所适从,痛苦万分。然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郭老师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让学子们自己努力克服困境,引发他们的头脑风暴与心态转变。“我也曾抱怨过,但我更愿意珍惜机会的难得。”民商法1402班的王姗同学在课堂自评中如是说道。尽管初期会经历痛楚,可只要坚持下来,便可获益无穷,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这亦是郭老师通过这门别开生面的诊所课程想要传达给学子们的人生之道。



据郭老师的学子们所言,课下向郭老师学习的更多的地方,是朋友圈和公众号。郭老师在授课之余,还是一位非常高产的“朋友圈&公众号作家”。所学所知,所思所想,无论是阅读研究中的新知,还是自我总结中的反思,亦或是人际交往中的感悟,郭老师都会加以润色,放在朋友圈和公众号上,让同学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得到新的感悟与体会。“课堂之外,日知食堂的文章也是我在浮躁的日子里难得静下心借以思考生活的精神食粮。”18级的张楚祎同学在结课感言中谈到。从2008年的“日知堂读书会”,到如今的“燕园夜话”,郭老师组建的读书会从最初的三人行,发展到如今的三十余人,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因材施教”与“教学相长”是郭老师所办读书会不渝的矢志。“每周的主题讨论会,老师充分尊重我们所有人的想法,给予我们每个人公平表达自我的机会。”钟俊怡同学在反馈中如此说道。十余载春秋逝去,郭老师所教导的学生中,出类拔萃者已经遍布各个行业。“我想,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您的教导,正正好。”这是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收到两家律所抛来橄榄枝的赵宇晗同学对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郭老师最诚挚的感谢。




“少年心性岁岁长,何必虚掷惊与慌。皆是我曾途径路,不过两鬓雪与霜。”这是郭倍倍老师在疫情期间的证据法学诊所课堂结课后,千言万语所汇聚成的感悟。“课堂最后,准备请几位同学做代表说一下结束语,没想到每位同学都专门准备好了一段话。听他们逐一念着,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原来这就是心活嘴笨的感觉。”“课堂有句读,学习无终点。感谢各位同学,感谢各位教学合伙人,我们复盘再见。”虽是寥寥数语,可却质朴真实,师生间深厚的情谊一览无余。



不曾言说,可言行举止之中永远流露着对学子们成长为栋梁之才的期待与关爱。这,或许就是郭老师教书育人生涯的真实写照。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