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法学院新闻中心)11月17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卞建林教授在我校文泰楼模拟法庭(二)作了题为“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的新发展”的专题讲座。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莉教授任本次讲座主持人,法学院诉讼法系主任、中南检察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实副教授,诉讼法系石晓波教授、陈虎教授、郭倍倍副教授、张威老师、刑事司法学院黎晓露老师及众多法科学子到场聆听。
卞建林教授首先介绍了当前刑事案件发展的新态势,并以此为线索,引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两大诉讼制度改革的由来,评述了近期制度发展的新样态。
紧接着,卞建林教授着重讲述刑事司法权的配置、检察机关的定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刑事案件解决机制的构建等问题。卞建林教授强调,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宪法原则是我国刑事司法权配置的重要依据,一定程度地形塑了我国的司法改革。在侦查权的配置方面,侦查制度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对强制侦查和任意侦查的区分具有必要性。同时,我国检察机关具有特殊的诉讼地位,其承担着程序性救济的职能。对于我国多元化、多层次的刑事案件解决机制问题,卞建林教授认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刑事司法步入控辩协商式司法形态的重要体现,对保障被告人诉讼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功用。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还面临着制度设计和制度价值导向不匹配、控辩双方缺乏协商手段等诸多难题,需要理论研究的化解。
最后,卞建林教授对大数据时代的刑事司法以及民营企业的刑事程序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他分别就技术侦查和大数据侦查展开介绍,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对科技强检和智慧司法等理念进行简要述评。在民营企业刑事程序的保护方面,卞建林教授指出当前的重心是把好针对民营企业刑事立案的关口。
陈实副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卞建林教授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前沿性的讲解,并对其中的学术前沿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提问环节,在场师生们踊跃发问,围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理念冲突、刑事合规与附条件不起诉、刑事诉讼的改革模式以及刑事诉讼研究的社会科学方法等问题提出疑问,卞建林教授对提问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气氛活跃,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