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地点:无
电子邮件:chunyangznufe@163.com
办公电话:无
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制史专题研究
1) 2013年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重点课题《中国法制近代化与董必武法学思想》,主持人,在研。
2)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及文化研究》,批准号11YJA820009,主持人,在研。
3) 200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清代徽州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批准号2009b82,已结项。
4) 2008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清代徽州乡土社会法律秩序研究》,批准号20080430001,已结项。
5) 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批准号05JZD0006,参加者。
6) 2004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中国传统社会民事习惯及其现代意义》,批准号04SFB2009,参加者。
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刑事法律的改革与启示》,批准号02JAZJD820011,参加者。
8) 2018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儒学法理化与中国法律史学的创新研究》,批准号:CLS(2018)C02,主持人,已结项。
9) 2016年度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重点课题:《董必武法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主持人,已结项。
无
无
无
春杨著:《晚清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调解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 《明清时期田土买卖过程中的找价回赎纠纷及其解决》,《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
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遗产税法及其当代启示》,《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3) 《清末报律与言论、出版自由》,《法学》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
4) 《礼法文化研究的创新之作》,《法学》1999年第2期。
5) 《徽州田野调查的个案分析——从“杀猪封山”看习惯的存留与效力》,《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法理学、法史学》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6) 《居正与中国法制近代化》,《法学家》2000年第4期
7) 《略评胡汉民之立法主持活动》,《法学评论》2000年第6期。
8) 《礼法文化研究的创新之作》,《法学》1999年第2期。
9) 《晚清乡土社会纠纷调解的民间规则与秩序》,《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2期。
10) 《从革命法制到依法执政——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方式的演进与发展》,《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2期。
11) 《论清代民间选择纠纷调解的理由》,《法律适用》2008年第3期。
12) 《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当代启示》,《政法论丛》2005年第2期。
13) 《我国传统纠纷调解机制的功能及其现代价值》,《政法论丛》2007年第6期。
14) 《论中国古代任官制度之得失》,《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5) 《中国古代任官制度中的廉政措施》,《上海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16) 《民事习惯及其法律意义》,第二作者,《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春季号(第23期)。
17) 《居正法律思想研究》,《法律史论集》第2卷,韩延龙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 《唐代经济管理中的廉政监察》,《法律史论丛》第四辑,钱大群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版。
19) 《雍正时期的吏治》,《法律史论丛》第五辑,侯欣一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
20)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宪法权利的演变》,《法律史论丛》第六辑,徐显明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 《1996年“晓南”风波纪实》,第二作者,郭道晖主编《中国当代法学争鸣实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2) 《胡汉民法律思想研究》,《法律史论集》第3卷,韩延龙主编,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3) 《宋代对司法的监督制度和惯例研究》,《中西法律传统》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 《儒家思想与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法律史论丛》第九辑,陈鹏生主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 《试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法律史论丛》第十辑, 林明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6) 《论淸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历史背景》,《民间法》第四卷,谢晖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 《寻找法治发展的传统动力——读马小红新作á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ñ》,《中外法律文献研究》第一卷,渠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 《唐朝对司法的监督制度和惯例研究》,《法律史论集》第6卷,韩延龙主编,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9) 《论董必武对我国法律教育与法学研究的贡献》,孙琬钟、吕伯涛主编:《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30) 《论明清时期的乡规民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历史上的法律与社会发展》,王立民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 《从明清徽州私约看传统契约的法律意义》,《法史学刊》(第二卷·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2) 《从徽州私约看晚清乡土社会纠纷调解的民间规则与秩序》,《明清论丛》(第八辑),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版。
33) 《论我国传统纠纷调解机制对构建和谐农村的意义》,陈鹏生、徐永康主编《儒家法文化与和谐社会》,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4) 《试论董必武的司法改革观及其实践》,孙琬钟、应勇主编:《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35) 《清代半官方性质民事纠纷调解初探》,《法律文化研究》(第四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 《人民调解是人民司法的重要补充——读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民间纠纷调解的决定>》,孙琬钟、张忠厚主编《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37) 《论明清时期买卖契约的类型和构成要件》,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中国法律传统与法律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8) 《完善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从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民间纠纷调解的决定>谈起》,孙琬钟,安东主编《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39) 《发动民众迎接北伐——董必武早期在湖北的革命实践》,孙琬钟等主编《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40)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社会契约精神》,徐永康、高珣主编《儒学与法律价值观》,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董必武反腐倡廉思想与实践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孙琬钟等主编《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二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
“Social Conditions and Thinking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ispute-solving Mechanism”, China Legal Science 2006.
无
无
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