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地点:南湖校区法学院
电子邮件:james62008@sina.com
办公电话:无
(1)《刑事诉讼契约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人本法律观语境下的检察职权配置及其实现》(合著序一),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我国侦查权程序性控制研究》(合著序一),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4)《刑事诉讼法》(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刑事诉讼法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第三版〕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
(6)《刑事诉讼法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7)《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刑事诉讼法学》(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刑事诉讼法》(参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证据法学》(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证据法学》(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我国侦查权的程序性控制》,《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
(2)《程序性救济的制度模式及改造》,《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
(3)《大数据侦查的行为规制主义路径》,《当代法学》202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安学》2025年第2期全文转载;《检察日报》2024年11月12日摘录;《法治日报》2024年12月18日摘录。
(4)《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察调查的制度性思考》,《法商研究》202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参考》(专报)2023年第4期采用。
(5)《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程序偏离问题之省思》,《中国法律评论》2023年第3期。
(6)《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实现模式》,《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4期;2023年12月获第三届“樊崇义法律援助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7)《我国刑事司法模式的回应型改造》,《法学杂志》2020年第4期;《检察日报》2020年5月7日摘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
(8)《职务犯罪案件监察分流机制探究——现状、问题及前瞻》,《中国法律评论》2019年第6期。
(9)《刑事案件律师辩护何以全覆盖——以值班律师角色定位为中心的思考》,《法学论坛》2019年第4期。
(10)《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法商研究》2017年第4期。
(11)《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困境与出路》,《法学评论》2016年第2期;《法制日报》2016年第5月18日摘录。
(12)《刑事错案救济机制的西方经验及其借鉴》,《法学评论》2015年第2期。
(13)《我国程序性辩护制度之省思》,《法商研究》201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理论共识与规则细化:技术侦查措施的司法适用》,《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
(15)《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2年第10期转载。
(16)《司法精神鉴定的证明风险防范》,《法学》2012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转载。
(17)《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诉讼理念展开》,《中国法学》2012年特刊;《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2018)全文收录。
(18)《论诉讼经济原则的司法实现》,《河北法学》2012年第3期。
(19)《困境与出路:我国刑事程序分流的制度化》,《当代法学》2011年第6期。
(20)《论刑事诉讼功能的契约化嬗变》,《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5期。
(21)《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管辖制度之检讨》,《法商研究》201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22)《论契约精神在刑事诉讼中的引入》,《中外法学》201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3)《我国检察权配置之反思》,《东方法学》2010年第3期。
(24)《论环境公益诉讼形态的类型化演进》,《河北法学》2006年第8期。
(25)《法官编制的确定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设置》,《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3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7年春季号转载。
(26)《刑事程序选择权论要——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法学家》2007年第1期。
(27)《论价值选择维度中的检察官追诉裁量权》,《法商研究》2004年第6期。
(28)《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论要》,《法学评论》2000年第5期。
(29)《扰乱法庭秩序罪追究程序探讨》,《法学》2000年第3期。
(30)《人工智能嵌入侦查讯问的应用风险及其制度应对》,《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
(3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困境及其化解》,《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2019年5月30日专访摘录。
(32)《轻罪治理中的程序性权力扩张及其理性应对》,《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33)《刑事缺席审判中的有效辩护》,《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34)《论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8期。
(35)《审判中心主义的检察应对》,《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36)《权力扩展与机制平衡:历史向度中的公诉制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7)《大数据侦查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及其破解》,《经贸法律评论》2025年第1期。
(38)《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之检讨》,《经贸法律评论》2022年第1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参考》(专报)2023年第4期采用。
(39)《刑事诉讼法学司法考试命题分析与教学应对》,吴汉东主编:《财经政法教育新视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实践与探索(第2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0)《统一司法考试视角下的高校法学教育改革》,吴汉东主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论文荟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1)《论沉默权的人本精神与人权价值》,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省检察官协会编:《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2)《从行刑的现代化看中国监狱学科的重构》,《中国监狱学刊》2000年第1期。
(43)《刑事审判组织改革新思路》,《中国律师》2000年第10期。
(44)《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探析》,《律师世界》1999年第8期.
(45)《强化程序机制保障 高质效办好轻罪案件》,《检察日报》2024年8月30日。
(46)《国家监察法系列解读之一:产生背景与时代意义》,《中国海洋大学报》2018年7月10日。
(47)《公诉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审判制度衔接》,《检察日报》2005年3月15日。
(48)《公诉制度运作体现法治建设规律性》,《检察日报》2004年8月8日。
(49)《从限制到扩充:追诉裁量权的未来走向》,《检察日报》2004年7月13日。
(50)《交通肇事后拖挂被害人逃跑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人民法院报》2002年5月20日。
无
(1)《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官错案责任风险的减控途径转向》,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编:《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刑事诉讼制度建设与法学研究展望》,中国检察出版社2023版。
(2)《论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量刑辩护》,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编:《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完善》,中国检察出版社2022年版。
(3)《监察留置与刑事强制措施衔接问题之检视》,卞建林、闫喜春主编:《刑事诉讼制度与理论的新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4)《政务处分还是刑事追诉:职务犯罪案件如何被处理》,卞建林、杨宗科主编:《新时代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新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9年版。
(5)《认罪成立的客体要素之辨》,卞建林、李兰英主编:《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8年版。
(6)《刑事速裁程序的实践探索与制度构建》,卞建林、杨松主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和诉讼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7年版。
(7)《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基本问题探讨》,卞建林、陈旭主编:《法治中国视野下的刑事程序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8)《我国程序性辩护制度的发展完善》,卞建林、敬大力主编:《刑事诉讼法的实施、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9)《论技术侦查的制度实施与完善》,卞建林、谭世贵主编:《新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实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3年版。
(10)《检察机关何以排除非法证据》,卞建林、邓修明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案(草案)>》重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2年版。
(11)《权力配置立场下的刑事诉讼功能表达》,卞建林、齐晓平主编:《建言献策: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刑事强制措施变更制度的完善》,卞建林、张国轩主编:《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刑事诉讼契约论纲》,卞建林、王肃元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启示与调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陈光中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论证据开示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建构》,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论起诉与审判的链接》,《诉讼法理论与实践》,陈光中、徐静村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公诉制度基本运作中的若干问题探析》,陈光中、徐静村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正当防卫制度探究》,陈明华、郎胜主编:《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对检察官追诉裁量权制约的思考》,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中国区际公诉制度若干问题比较研究》,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对判前羁押制度的三维思考》,陈卫东主编:《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中国人民大学保释制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2)《刑事审判决策机制改革研究》,陈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司法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与论文写作、刑事诉讼法学专题、检察学、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式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的实现模式研究”(2024-2028)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侦查权程序性控制的困境与出路研究”(2015-2020)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数据侦查的程序性控制研究”(2022-2025)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刑事司法职权配置研究”(2010-2013)
(5)主持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实现模式研究”(2019-2023)
(6)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人工智能融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实现路径研究”(2024-2025)
(7)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审查逮捕的中国模式及其实现”(2014-2016)
(8)主持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刑事错案的产生原因与防御机制:佘祥林案件的调查与思考”(2005-2006)
(9)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司法职权配置研究”(2009-2011)
(10)主持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科研基金项目“刑事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问题研究”(2016-2018)
(11)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科研基金项目“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2019-2021)
(12)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式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22-2026)
(1)参与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促进公平正义法治问题研究——以司法体制改革为视角”(2014-2015)
(2)参与公安部委托项目“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指引”(2009-2010)
(1)参与欧盟委员会项目“中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比较研究”(2009-2010)
(2)参与欧盟委员会项目“中欧商业秘密刑事司法保护比较研究”(2010-2011)
(1)2025.4.18 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武汉大学组织的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座谈会,主题发言
(2)2024.12.20-22 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重证据实、科学断案与中华法治文明首届学术研讨会(福建南平),主持第一单元的主题研讨活动
(3)2024.11.8-10 参加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湖南长沙),主持分议题(一)第三单元的研讨活动
(4)2024.6.11-13 作为获奖论文和理事代表参加第25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吉林长春),分论坛主题发言
(5)2024.3.18 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座谈会,主题发言
(6)2023.11.24-25 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主办的认罪认罚制度实施问题研讨会(上海),主题发言
(7)2023.11.10-12 参加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浙江杭州),分议题(一)主题发言
(8)2023.9.23-24 参加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刑事诉讼法学青年论坛首次年度研讨会(北京),评议第三单元的学术报告。
(9)2023.3.24-26 参加《法学评论》《环球法律评论》《中国法律评论》主办的法学学术批评与学术评论模式创新论坛,第三单元主题发言
(10)2022.11.26-27 参加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三次会员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线上),当选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1)《刑事诉讼契约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人本法律观语境下的检察职权配置及其实现》(合著序一),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我国侦查权程序性控制研究》(合著序一),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4)《刑事诉讼法》(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刑事诉讼法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第三版〕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
(6)《刑事诉讼法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7)《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刑事诉讼法学》(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刑事诉讼法》(参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证据法学》(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证据法学》(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我国侦查权的程序性控制》,《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
(2)《程序性救济的制度模式及改造》,《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
(3)《大数据侦查的行为规制主义路径》,《当代法学》202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安学》2025年第2期全文转载;《检察日报》2024年11月12日摘录;《法治日报》2024年12月18日摘录。
(4)《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察调查的制度性思考》,《法商研究》202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参考》(专报)2023年第4期采用。
(5)《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程序偏离问题之省思》,《中国法律评论》2023年第3期。
(6)《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实现模式》,《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年第4期;2023年12月获第三届“樊崇义法律援助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7)《我国刑事司法模式的回应型改造》,《法学杂志》2020年第4期;《检察日报》2020年5月7日摘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
(8)《职务犯罪案件监察分流机制探究——现状、问题及前瞻》,《中国法律评论》2019年第6期。
(9)《刑事案件律师辩护何以全覆盖——以值班律师角色定位为中心的思考》,《法学论坛》2019年第4期。
(10)《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法商研究》2017年第4期。
(11)《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困境与出路》,《法学评论》2016年第2期;《法制日报》2016年第5月18日摘录。
(12)《刑事错案救济机制的西方经验及其借鉴》,《法学评论》2015年第2期。
(13)《我国程序性辩护制度之省思》,《法商研究》201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理论共识与规则细化:技术侦查措施的司法适用》,《法商研究》2013年第3期。
(15)《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2年第10期转载。
(16)《司法精神鉴定的证明风险防范》,《法学》2012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6期转载。
(17)《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诉讼理念展开》,《中国法学》2012年特刊;《社会治理法治前沿年刊》(2018)全文收录。
(18)《论诉讼经济原则的司法实现》,《河北法学》2012年第3期。
(19)《困境与出路:我国刑事程序分流的制度化》,《当代法学》2011年第6期。
(20)《论刑事诉讼功能的契约化嬗变》,《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5期。
(21)《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管辖制度之检讨》,《法商研究》201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22)《论契约精神在刑事诉讼中的引入》,《中外法学》201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3)《我国检察权配置之反思》,《东方法学》2010年第3期。
(24)《论环境公益诉讼形态的类型化演进》,《河北法学》2006年第8期。
(25)《法官编制的确定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设置》,《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3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7年春季号转载。
(26)《刑事程序选择权论要——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角度》,《法学家》2007年第1期。
(27)《论价值选择维度中的检察官追诉裁量权》,《法商研究》2004年第6期。
(28)《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论要》,《法学评论》2000年第5期。
(29)《扰乱法庭秩序罪追究程序探讨》,《法学》2000年第3期。
(30)《人工智能嵌入侦查讯问的应用风险及其制度应对》,《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
(3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适用困境及其化解》,《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2019年5月30日专访摘录。
(32)《轻罪治理中的程序性权力扩张及其理性应对》,《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33)《刑事缺席审判中的有效辩护》,《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34)《论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8期。
(35)《审判中心主义的检察应对》,《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36)《权力扩展与机制平衡:历史向度中的公诉制度》,《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7)《大数据侦查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及其破解》,《经贸法律评论》2025年第1期。
(38)《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之检讨》,《经贸法律评论》2022年第1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参考》(专报)2023年第4期采用。
(39)《刑事诉讼法学司法考试命题分析与教学应对》,吴汉东主编:《财经政法教育新视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实践与探索(第2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0)《统一司法考试视角下的高校法学教育改革》,吴汉东主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论文荟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1)《论沉默权的人本精神与人权价值》,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省检察官协会编:《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2)《从行刑的现代化看中国监狱学科的重构》,《中国监狱学刊》2000年第1期。
(43)《刑事审判组织改革新思路》,《中国律师》2000年第10期。
(44)《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探析》,《律师世界》1999年第8期.
(45)《强化程序机制保障 高质效办好轻罪案件》,《检察日报》2024年8月30日。
(46)《国家监察法系列解读之一:产生背景与时代意义》,《中国海洋大学报》2018年7月10日。
(47)《公诉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审判制度衔接》,《检察日报》2005年3月15日。
(48)《公诉制度运作体现法治建设规律性》,《检察日报》2004年8月8日。
(49)《从限制到扩充:追诉裁量权的未来走向》,《检察日报》2004年7月13日。
(50)《交通肇事后拖挂被害人逃跑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人民法院报》2002年5月20日。
无
(1)《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官错案责任风险的减控途径转向》,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编:《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刑事诉讼制度建设与法学研究展望》,中国检察出版社2023版。
(2)《论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量刑辩护》,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编:《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完善》,中国检察出版社2022年版。
(3)《监察留置与刑事强制措施衔接问题之检视》,卞建林、闫喜春主编:《刑事诉讼制度与理论的新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4)《政务处分还是刑事追诉:职务犯罪案件如何被处理》,卞建林、杨宗科主编:《新时代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新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9年版。
(5)《认罪成立的客体要素之辨》,卞建林、李兰英主编:《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8年版。
(6)《刑事速裁程序的实践探索与制度构建》,卞建林、杨松主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和诉讼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7年版。
(7)《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基本问题探讨》,卞建林、陈旭主编:《法治中国视野下的刑事程序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8)《我国程序性辩护制度的发展完善》,卞建林、敬大力主编:《刑事诉讼法的实施、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9)《论技术侦查的制度实施与完善》,卞建林、谭世贵主编:《新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实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3年版。
(10)《检察机关何以排除非法证据》,卞建林、邓修明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案(草案)>》重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2012年版。
(11)《权力配置立场下的刑事诉讼功能表达》,卞建林、齐晓平主编:《建言献策: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刑事强制措施变更制度的完善》,卞建林、张国轩主编:《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刑事诉讼契约论纲》,卞建林、王肃元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启示与调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陈光中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论证据开示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建构》,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论起诉与审判的链接》,《诉讼法理论与实践》,陈光中、徐静村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公诉制度基本运作中的若干问题探析》,陈光中、徐静村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正当防卫制度探究》,陈明华、郎胜主编:《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对检察官追诉裁量权制约的思考》,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中国区际公诉制度若干问题比较研究》,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对判前羁押制度的三维思考》,陈卫东主编:《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中国人民大学保释制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2)《刑事审判决策机制改革研究》,陈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司法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2.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理事
3.北京观韬(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