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振邦,法学院法学(民商法学方向)2021级本科生,民商2104班班长,法学院就业信使代表,中南大篮球协会裁判部部长。秋招期间,在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同时,他成功跨专业斩获多个优质offer:互联网大厂管培生、头部股份制银行管培生、知名央国企法务、外企销售岗,以及某北部省份定向选调生资格。
图1:张振邦个人照片
跨界突围:多元选择的耕耘之路
我并非天生精力充沛之人,甚至常感疲惫。但在求职这一年,我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高效能者。大三下学期修完学分后,图书馆便成了我的“战场”。风雨无阻,上午钻研公考,下午攻克法考,从早上9点直到闭馆铃声响起。秋招序幕拉开后,我的日程更添新项:精心制作简历、请老师反复打磨、穿梭于每场双选会与宣讲会。我坚持“不设限”的求职观,投递简历逾百份,无论是否专业对口,只要能力所及便勇敢尝试。同时,我紧盯学校就业群的信息推送,尤其青睐提供线下面试机会的招聘——这不仅是求职,更是宝贵的实战演练场,用以锤炼面试技巧。
每一次机会,我都全力以赴。曾面试某公司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职位。面对知识盲区,我并未退缩,而是争分夺秒地“恶补”:研读公司历史、行业报告、相关书籍论文,观看深度解析视频。最终,我的努力和临场表现让我在众多背景更优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offer。
奔波是求职季的常态。大四上学期,一边是紧张的法考冲刺,一边是奔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参加线下面试。结束一天疲惫的学习,晚上还需在宿舍挑灯准备面试资料。法考结束,又马不停蹄返乡参加公考培训。过程看似轻描淡写,其中的压力与辛劳,唯有自知。
我常自嘲收获offer全凭运气,似乎与努力关联不大。然而,“越努力越幸运”绝非虚言。若非这一路的主动出击与奋力拼搏,绝不会有如今硕果累累的秋收。
图2:张振邦求职期间积累的部分备考与申请资料
责任在肩:做班级就业的“护航员”
大四学年,作为民商2104班班长兼班级就业负责人,我在追寻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肩负起助力同窗就业的责任。
首先,我会及时转发学校就业大群以及年级大群的最新就业信息,对于拿到offer可能性比较大的机会,我也会在群里特别强调。大部分同学第一就业志愿地肯定还是以自己的家乡为主,对于班里暂时还未就业的同学,我会在将就业信息转发在班群的同时,给这些同学单独私发,并且告诉他哪个岗位可以让他实现在家乡就业,这些举措可以极大的调动同学们的就业积极性。
其次,我在班里建立了11个就业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覆盖到班级每一个同学,由班里的11位中共党员分别担任组长,每周由小组长收集同学们的就业动态,再向我进行汇总,根据同学们现阶段的就业状态,提供相应的帮助,包括简历修改、重点单位推荐与政审前的档案核查等,带动着每一个同学在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路上不被落下。
最后,在毕业阶段,同学们填写毕业去向填报时,往往存在一些空缺不会填写的问题,我也会及时回复每一个同学的问题,自己能够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与老师核实后向同学们回复,真正尽到了一个班长,一个班级就业负责人的责任。
图3:张振邦在班群内转发就业信息的部分记录
图4 :班级就业互助小组机制展示
坚实后盾:中南大的就业支持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始终将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同学们求职中的难题。自大四伊始,学校便源源不断地提供宝贵机会:线上每日推送海量招聘信息的就业群,通过班团体系直达每位同学。线下密集举办宣讲会、双选会及各专业定向招聘会。正是学校搭建的这座信息金桥,让我得以规避信息差,把握众多良机。法学院的老师们在同学们就业过程中也是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每一位同学的就业保驾护航。在我面临职业选择时,在我需要帮助时,给予我温暖的鼓励和帮助,这些敬业负责的师长,是我求职路上不可或缺的引路人与支持者。
审核人:李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