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解纷专家型人才培养系列讲座在模拟法庭(二)正式举行。最高人民法院何帆法官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法学院黎江虹副院长担任主持人。本场讲座由法学院团委、法学院教务办、学生会主办,法学院学生会学术部承办。
何帆法官讲话
何法官主要围绕律政剧、法律翻译等方面展开关于司法文化的演讲。何法官以“选择”开题,通过对自己经历的讲述,并借助名言“人的难题不在于下一步做什么,而在于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哲学。随后他从美国一个女法官的选择正式引出了对司法文化的讨论。“美国为什么把当法官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何法官结合律政剧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他以多部律政剧为例介绍了美国的司法制度和法官制度,又通过对美国几个反映司法改革的重大事件的解析对美国司法制度进行深入探索,何法官指出任何一种改革都蕴含着文化背景的碰撞,改革中必然充满着艰辛。接着他谈及美剧中频繁出现的高端科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几个冤假错案,提出了我国刑事法官所面临的几点难题,何法官表示作为一个法律人,一定要有证据意识,同时告诫大家不要过度迷信电视剧中的情节。
黎江虹副院长主持讲座
何法官不仅活跃于司法实务战线,同时也翻译了多部法律书籍,他也从法律翻译的视角与大家探讨了司法文化,在谈到了自己翻译多本杰出法官和律师传记的初衷时,何法官说:“我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书增加更多的对法律亲知和共识。”同时,对于如何更好地读懂一些外国法律书籍,他提到,我们应该先从一些简单书籍中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站在这些基石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理念。讲座期间何法官幽默风趣的调侃不时引来现场观众笑声阵阵,气氛十分活跃。
主持人与主讲人互动
黎江虹副院长对何法官的演讲表示了高度赞扬,并幽默地将何帆法官称之为文艺青年,并表示正是何法官的“文艺范”将司法文化通俗化,让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解法律。
现场观众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当一个同学问及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个案件时,何法官回忆了自己初次看一个死刑犯被处决时的经历,并发感慨:“我们必须重视人的尊严,即使他是死刑犯,对人的生命负责是我们法律人的基本要求。”
(文字:欧阳倩 汪子帆 摄影:赵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