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中山大学打响。此次竞赛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组联席会主办,中山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承办,我校位于受邀参赛高校之列。经过两天共四场比赛的激烈角逐,我校由法学院派出的队伍斩获团体三等奖、“最佳书状奖”、“特别贡献奖”等荣誉,其中代表队成员杜潇潇和张仪昭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优秀辩手”称号。
作为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的发起高校之一,我校历来非常重视本项赛事,法学院为迎接此届比赛也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在4月20日组委会发布本届比赛的赛题之前,法学院就已经开始着手相关工作。从3月下旬开始,法学院先后举行三场模拟法庭专题培训讲座,让法学院学子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到模拟法庭比赛中来。在赛题公布之后,通过书状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两次选拔,最终从一百余名报名参赛者中挑选出十余名同学进行集中训练,由思辩学园教练郭倍倍老师、徐小奔老师担任全程指导老师。此外,诉讼法学系主任严本道副教授受主办方邀请担任本届竞赛的评委。
我校代表队于5月6日、5月14日准时向竞赛组委会提交书状并进行多次全真庭审模拟。5月19日,在郭倍倍老师、胡坤老师的陪同下,十名队员踏上了奔赴广州的旅程。尽管在首场比赛中遗憾告负,但队员们没有因此影响状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在随后的三场比赛中,队员们越战越勇,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展开激烈交锋,均以压倒性比分获胜。连胜三场的战绩使得我校囊括特别贡献奖、最佳书状奖、优秀辩手等多个奖项。
郭倍倍老师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面对竞赛,不应以胜负定成败,既不能因为有胜利就忽略问题,也不能因为输了就否定自己,更不能以运气作为失利的借口。应当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心平气和地进行赛后的梳理总结,将失利转变为经验财富”。徐小奔老师也鼓励大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利用好接下来的时间,力争在今年11月于清华大学举办的“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