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
- 刘茂林 (教 授)
- 性 别:
- 男
- 系 所:
- 宪法与行政法系
- 专 业:
- 学 历:
- 研究生
- 学 位:
- 博士
- 硕 导:
- 是
- 博 导:
- 是
- E-mail:
- liumaol0325@sina.com
- 职 务:
教育经历
1980年9月——1984年7月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获法学(宪法学)硕士学位。
个人简介
刘茂林,男,1963年10月出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湖北警官学院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博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公法评论》主编,国家级精品课程《宪法学》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宪法学》课题组主要成员,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
1984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1年任讲师,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年任教授。历任中南政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外事处处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98年、1999年先后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骨干,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公开出版《当代中国地方制度》、《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等7部著作;主编《宪法教程》等部级统编教材5部,其中独撰的《中国宪法导论》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并获司法部“全国法学研究和教材”二等奖;论文《宪法秩序作为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证成及意义》获第六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先后获司法部优秀论文奖、湖北省政府优秀论文三等奖、司法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青年基金、教育部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和中国法学会等课题8项。主持起草《湖北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专家草案)等二部,获湖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实施。
2007年负责的《宪法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负责的“法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主持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律教育模式若干问题思考》获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2014年主持的《基于LETS软件的法学实验教学体系》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主要学术贡献:
刘茂林教授在宪法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宪法秩序理论,认为宪法是以成文宪法、观念宪法和现实宪法三种形式存在着,三种宪法的耦合构成国家的宪法秩序。在制度层面上,宪法秩序一方面表现为国家宪政体制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表现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能为公民现实地享有。该理论描述了宪法实施地过程及状态,方法论意义在于对进行动态研究的过程中将宪法理论与宪法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了。从现实性看,该理论从法学的角度提供了关于社会稳定的理论,能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稳定性问题进行系统解释,并提出了社会稳定的判断标准。该理论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已被编入宪法学全国统编教材,作为重要的基本理论进行教学。
在地方制度领域,刘茂林教授建构了我国地方制度的理论体系,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地方制度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刘茂林教授认为,近现代地方制度是建立在一定地方分权(权力划分)基础上,保证地方成为相对独立政治法律主体,参与中央政治并管理地方事务的政治法律制度。地方分权(权力划分)的不同决定了地方主体性的程度,由是形成具有各种不同政治法律地位的地方。刘茂林教授建构的我国地方制度理论体系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构成:(1)总论为地方制度的基本理论,主要探讨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及以其为基础形成的中央与地方的一般关系,如地方对中央政治的参与和中央对地方的监督。(2)分论为中国地方制度具体问题研究。我国地方分权(权力划分)在不同地方制度和特别地方(行政区)制度。该部分分别研究我国三种不同地方具体的地方制度。这种理论体系也被宪法学全国统编教材采纳,作为对我国国家结构形式进行介绍和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农村社会发展与农村法律问题研究领域,刘茂林教授认为我国农村尚处于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存在三种解纷手段即政策、人伦和法律,法律(法治)尚未真正成为最主要的手段。农村法律(法治)存在的问题是具有近现代特质的组织资源、文化观念资源的贫乏,农村法律(法治)建设应着眼于社会分化基础上的社会基层组织建设和文化观念的更新。
近期刘茂林教授主要关注警察权改革与警察权的宪法构造问题,在国内第一次从宪法体制的视角对警察权的宪法定位与功能进行了元点式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警察权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社会职务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
湖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宪法学基础理论、地方制度、警察权等
开授课程
2.硕士:《宪法学原理》
3.博士:《宪法学专题》
科研项目
1.主持:《世界主要国家地方政府法制比较研究》,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课题,1998—2002年。
2.主持:《村民委员会研究》,湖北省民政厅,2000—2001年。
3.主持:《<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研究》,司法部课题,2001—2003年。
4.子项目负责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研究》,司法部专项课题,2002年。
5.子项目主持人:《符合中国情况的宪法保障制度研究》,国家重点社科基金课题,2002—2004年。
6.主持:《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宪政问题研究》,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5—2008年。教社政司函[2005]221号。
7.主持:《注册会计师行政监督机制研究》,财政部重点研究项目,2004—2005年。
8.主持:《宪法学科题库研究与建设》,司法部课题。
9.主持:《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委托课题,2007年。
10.主持:《宪法学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湖北省教委1999—2001年。
11.主持:《湖北省反窃电条例》,湖北省人大,2004—2005年。
12.主持:《东湖开发区法律问题研究》,湖北地方立法研究中心,2005—2006年。
13.主持:《地方人大立法权研究》,湖北省人大项目,2010—2011年。
14.主持:《中国宪法权利体系完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1—2012年。(立项号:11FFX030)
15.主持:《党内法规体系化研究》,中国法学会重点专项课题,2016年。
16.主持:《警察权在宪法体制中的功能及其合宪性控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17年。
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统筹建设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发展与宪法学理论范式创新”。(XKHJ202107)
论文著作
(一)论文类
1.《对我国宪法学体系的探讨》,《青年法学》1985年第1期。(独)
2.《宪法学中有关问题的系统论思考》,《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独)
3.《论我国行政法在当前的任务——兼谈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的关系》,《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独)
4.《我国民族立法初探》,《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独)
5.《法国宪法监督的历程》,《法学评论》1990年第4期。(独)
6.《商品经济与迁徙自由》,《湖北法制报》1989年1月。
7.《集会游行示威法》系列论文(共6篇),《湖北法制报》1989年。
8.《行政诉讼法系列论文》(共6篇),《湖北法制报》1989年。
9.《宪法学与宪法秩序》,《法治时代》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1年第9期转载。(独)
10.《我国乡镇国家权力机关建设刍议》,《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1年第1期转载。(独)。
11.《关于完善地方人大制度的几个问题》,《法治时代》1991年第3期。
12.《贴近现实,探索农村法律建设的新主题——来自湖北农村的访谈调查报告》,《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署名四)
13.《逆差:在认同与价值评价之间——对农村村组干部法律评价的分析》,《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署名一)
14.《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乡镇企业工人法律意识分析》,《当代法学》1991年第4期。(署名四)
15.《行政诉讼中被告举证责任的探讨》,《青年法学》1991年第1期。
16.《论公民权利与社会安定》,《政法学刊》1991年第2期。(署名二)
17.《初步了解与初步理解的错位-——农户户主法律意识分析》,《现代法学》1991年第4期。(署名四)
18.《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实变迁——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研究》,《中国法学》1992第6期。(署名四)
19.《对农村村组干部法律要求的调查分析》,《政治与法律》1992年第1期。(署名一)
20.《村组企业厂长(经理)法律意识分析》,《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署名四)
21.《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建设及其法律调查》,《法治时代》1992年第1期。
22.《当前农村突出法律问题――664份农民法律意识问卷分析》(共5篇),《湖北法制报》1991年3月-4月连。
23.《宪法结构分析》,《法治时代》1992年版。
24.《Peasants and the Law》,《China Now》1991年。
25.《改革与中国宪法发展》,《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转载。(署名二)
26.《也谈宪法学体系的重构——评社会权利分析理论之争》,《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5年第12期转载。(独)
27.《论宪法结构的涵义与宪法规范的结构特点》,《法商研究》1995年第4期。(独)
28.《论构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关于加强宪法学自身建设的思考》,《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署名二)
29.《村民委员会行使职能的现状》,《楚天主人》1996年第3期。(独)
30.《论宪法发展的形式——兼谈新《刑事诉讼法》对宪法的发展》,《地方政府管理》1997年第11期。(署名一)
31.《市场经济与人大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探讨》,《楚天主人》1997年第1期。(署名一),
32.《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大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探讨》,《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署名一)
33.《世界之交的宪法学:机遇与挑战》,《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独)
34.《政治组织形式及其相关概念解析》,《法商研究》1998年。
35.《宪法第4条修正案与我国政党制度》,《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独)
36.《政治权利的回归:从<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长江日报》理论版1999年9月27日。
37.《未雨绸缪,防治法烦扰民》,《法制日报》1999年10月11日。
38.《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律教育模式若干问题思考》,《法学》2001年第9期。(独)
39.《改革与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中国法学》2002年。
40.《宪法的现实世界与观念世界——宪法学基础性研究中的一类典型错误剖析》,《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署名二)
41.《借鉴、剖析与完善——对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再次关注》,《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2年4期转载。(署名一)
42.《宪法究竟是什么》,《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独)
43.《中国宪法发展的趋势与途径》,《法制日报》2002年10月。
44.《私营经济脱颖而出——一九八八年宪法》,《法制日报》2002.12月。
45.《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中国法学》2002第6期。(署名一)
46.《论改革与公民选举权的发展》,《中国法学》特刊。
47.《论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完善》,《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4期转载。(独)
48.《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学习董必武法律思想的体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三辑)》2003年。(署名一)
4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政府体制改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独)
50.《宪法学基础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地方政府原理>述评》,《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独)
51. 《转型社会的宪法稳定观》,《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04年第8期转载。(独)
52.《论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完善》,《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署名一)
53.《紧急状态入宪的宪法学思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署名一)
54.《中国宪法学的困境与出路》,《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05年第4期转载。(独)
55.《WTO与中国地方立法的回应及创新》,《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4期。(署名一)
56.《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学习董必武法律思想的体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2005年。(署名一)
57.《当前中国人权保障观的一种解析——以人口准入与迁徙自由为例》,《法学论坛》2005年第6期。(署名一)
58.《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2005年。(独)
59.《宪法是法律世界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兼对“宪法是公法”的质疑》,《法商研究》2006第1期。(署名一)
60.《宪法就是组织共同体的规则》,《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12期转载。(独)
61.《论宪法秩序与社会和谐》,《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2006年。(署名一)
62.《中国宪法学的困境与出路》,《社会转型与公法研究》2007年9月。
63.《湖北省反窃电条例〉》,《地方立法问题研究》论文集,武汉出版社2007年6月。
64.《经典宪法概念的反转与超越》,韩国《公法评论》2007年第1期。
65.《论宪法的物权诉求》,《公法评论》第四卷。
66.《论宪法秩序与社会和谐》,《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2006年。(署名一)
67.《新农村建设面临法治难题》,《人民论坛》2006年第22期。(独)
68.《香港基本法是宪法性法律》,《法学家》2007年第3期。(独)
69.《法治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独)
70.《宪法是组织共同体的规则》,《法学评论》2007年第5期。(署名一)
71.《董必武“党法关系”观研究》,《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2007年。(署名一)
72.《“小产权房”的缘起、问题及其解决》,《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署名一)
73.《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以基本权利为视角》,《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6期。(署名一)
74. 《民族区域自治研究的新探索——<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评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独)
75. 《中国行政法发展的宪法学解读》,《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7期转载。(署名一)
76. 《宪法秩序作为中国宪法学范畴的证成及意义》,《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独) 2013年4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77. 《社会建设的宪法学意义——兼论中国宪法及宪法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10期转载。(署名一)
78.《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宪法权利体系重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署名一)
79. 《中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人权视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署名一)
80.《选举制度完善的当下语境及其未来课题》,《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1年第1期转载。(独)
81.《论<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宪法的正当性基础》,《中国宪法年刊》2010年第1期。(署名一)
82.《论宪法的正当性》,《法学评论》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12期转载。(署名一)
83.《关于法学教育的几点困惑》,《法制日报》2010年12月29日第9版。
8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准》,《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本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部分转。(署名一)
85.《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若干个问题探讨——基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的思考和探索》,《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署名二)
86.《论宪法权利体系理论的完善》,《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2年第10期全文转载,此文还被《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转摘。(署名一)
87.《开辟公法研究新的理论阵地——<公法研究>开栏引言》,《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独)
88.《中国选举理论的回顾与前瞻》,《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署名一)
89.《明确不同层次功能 完善法学教育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4日。
90.《纪念“八二宪法”颁行三十年》,《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5期。(独)
91.《人权的共同体观念与宪法内在义务的证成——宪法如何回应社会道德困境》,《法学》2012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3年第3期转载,被福建省刊物《人大研究》部分转载。(署名一)
92.《宪政理论范式转换及中国宪法学的回应》,《北方法学》2012年第6期。(署名一)
93.《论宪法权利体系及其构成》,《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1期。(署名一)
94.《依宪治国:法治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法学杂志》2013年第 7期。(署名一)
95.《论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的关系》,《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署名一)
96.《协商民主的宪法进路与展望》,《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署名一)
9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笔谈之二:依宪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2014年第09期。(独)
98.《宪法监督的逻辑与制度构想》,《当代法学》2015第1期。(署名一)
99.《将法治精神融入城市建设》,《法制日报》2015年10月。
100.《基于LETS软件的法学实验教学体系》,《法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独)
10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逻辑》,《人民论坛》2015年第6期。(独)
102.《人大制度与宪法发展的新课题》,《中国宪法年刊》2015年第1期。(独)
103.《警察权的现代功能与宪法构造难题》,《法学评论》2017年第1期。(独)
104.《警察权的合宪性控制》,《法学》2017年第03期。(独)
105.《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中国宪法体制发展》,《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1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8年第4期转载。(独)
106.《警察权问题理论研究的现状、意义及其不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署名二)
107.《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背景下警察权配置问题思考》,《中国法律评论》2018第3期(独)
108.《宪法体制视角下的党内法规体系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独)
109.《警察权的概念构造及其横向配置结构的优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安学)》2021年第1期转载。(独)
110. 《法治乡村视野下村域社会治理的权力配置及其优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署名一)
111. 《村域社会治理权力运行的优化思路》,《乡镇企业导报》2021年第9期。(署名一)
112.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笔谈》,《荆楚法学》2022年第1期。(署名一)
113. 《论中国宪法教育与宪法发展——纪念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高等教育评论》2022年第1期。(署名一)
(二)著作类:
1.《烟草专卖法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著作,合著)
2.《二五普法辅导读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著作,参编)
3.《当代中国地方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获优秀著作奖)。(主编)
4.《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中国宪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著作,合著)
6.《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获优秀著作奖)。(著作,合著)
7.《乡镇人大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著作,参编)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制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著作,参编)
9.《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理论与运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著作,参编)
10.《宪法学教学大纲》(司法部统编),法律出版社1996年6月。
11.《宪法教程》(司法部统编教材),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2.《法学概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3.《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司法部规划教材,参编)
14.《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司法部十四门主干课程教材,参编)
15.《宪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司法部优秀教材二等奖)。(高等法学教育通用教材,主编)
16.《中国宪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司法部成教教材,参编)
17.《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法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参编)
18.《论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
20.《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大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探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1.《论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司法鉴定法律知识导读》,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版。(司法鉴定培训教材,参编)
23.《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4.《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法律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25.《<中国宪法>之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6.《中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部级教材、主编)
27.《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部级教材、副主编)
28.《论人民代表大会的财政权》,《地方人大工作创新之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12月。
29.《中国宪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
30.《2006法考试大纲》,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1.《2006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2.《2006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3、《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指南》,法律出版社2006年4月版。
34.《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编,参编)
35.《关于宪法学教材建设的思考》,《改革创新发展》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36.《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研究生教材,参编)
37.《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法律出版社2007年12月版。(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编,参编)
38.《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世纪高等继续教育精品教材,主编)
39.《高校学生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改革创新与发展》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40.《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版。(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编辑委员会主编,参编)
41.《中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二版。(著作,主编)
42.《中国宪法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2009年第2版、2022年第3版。(独著)
43.《宪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合著)
44.《新法学实验教程——基于LETS软件的实验原理与操作》,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
45.《中国宪法权利体系完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三人合著,第一排序)
46.《村民自治与国家治理》,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著作,合著)
荣誉奖励
重要荣誉:
1999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4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重要科研获奖:
(1)论文《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建设及其法律调整》被评为1991-1992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专题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1993年10日。
(2)1995年与蒋碧昆先生合写的论文《改革与中国宪法发展》获1993-1994年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1995年9月颁。
(3)被聘为湖北省第一律师事务所顾问,湖北省第一律师事务所1995年9月1日。
(4)1996年论文《也谈宪法学体系的重构——评社会权利分析理论之争》被收入司法部直属院校“八五”期间优秀论文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1996年12月颁。
(5)1997-1998学年度教师考核中,评定为优秀。中南政法学院1998年12月30日颁;
(6)1998年论文《也谈宪法学体系的重构——评社会权利分析理论之争》获武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1998年10月颁。
(7)论文《也谈宪法学体系的重构——评社会权利分析理论之争》1998年度获武汉市第四次法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武汉市法学会1998年6月颁。
(8)获湖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称号。
(9)获1999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1月21日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人事厅颁,证书编号:99C942189。
(10)2000年《宪法教程》一书荣获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00年11月15日颁。
(11)在1999-2000年获华为奖教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1年5月19日颁。
(12)2002年度论文《与时俱进执政为民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被评为2002年首届《湖北法治论坛》征文一等奖。湖北省法学会2003年2月颁。
(13)获200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誉专家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5年8月10颁。政府特殊津贴第(04)3600276号。
(14)2001年被聘为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2001年9月1日颁。
(15)论文《也谈宪法学体系的重构》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1998)三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01年10月8日颁。
(16)2002年被聘为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司法考试中心及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2002年9月28日颁。
(17)2003年被聘为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2003年6月18日颁。
(18)2004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聘为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2004年12月28日。
(19)2004年被郑州大学聘为兼职教授。郑州大学2004年12月29日。
(20)2006年被评为校统战工作先进个人。中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2006年1月8日。
(21)2006年被聘为青海民族学院客座教授。青海民族学院2006年6月15日颁。
(22)2006年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2006年6月颁。
(23)《中国宪法导论》2006年10月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
(24)2007年获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法律硕士优秀管理奖”。
(25)2007年,主讲和负责的宪法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6)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7)“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8)法学实验教学系统[LETS]V1.02011年7月7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9)论文《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律教育模式若干问题思考》2011年12月获第二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联合颁发)。
(30)2013年1月6日司法部司法考试办公室来函对刘茂林为中国司法制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请学校对其予以表扬,学校在1月17日网站上对其进行了表扬。
(31)主持的“基于LETS软件的法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研究项目2012年12月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32)论文《宪法秩序作为中国宪法学范畴的证成及意义》,2013年3月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工作经历
1989年晋升为中南政法学院讲师;
1991年破格晋升为中南政法学院副教授,任中南政法学院研究部副主任;
1996年任中南政法学院国际交流处副处长;
1998年晋升为中南政法学院教授;
1999年任中南政法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
2000年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法学教育硕士中心主任;
2004年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书记兼副院长;
2007年3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
2012年10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
2014年至今任湖北警官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