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淼 王雨可 周琰)为回应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要求,提升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学院正式启动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工作坊”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7日晚,首期“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工作坊”在文治楼615会议室正式开讲。本次讲座聚焦“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邀请《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法制与社会发展》副主编侯学宾教授担任主讲人,法学院副院长张宝教授担任主持人,近六百名来自校内外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讲座。
张宝副院长首先对两位主讲嘉宾莅临工作坊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学院高度重视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今后将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讲授专业知识,助力我院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并通过线上方式实现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共益。
马长山教授以作者与编辑双重身份的视角,围绕“问题发现与创新写作”展开分享。他首先强调问题意识对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他表示,要写好论文,应考虑写作目标与现实的契合性,发现问题,选择科学准确、符合逻辑的论文选题。接着,他阐明创新写作的六大核心要素——情怀心度、创新高度、理论深度、论证力度、研究维度和文笔精度。最后,马长山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成果发表的经验,他认为,在写作中应注重学术规范,精心细致打磨成果,学者之间也要增近学术互动,凝聚学术共同体,发散思维,拓宽视角。
侯学宾教授以“论文写作的四个意识”为主题分享了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他认为,论文写作不应过度依赖写作方法,而需要通过实践与练习,勤奋思考,形成个人的论文写作习惯。他强调,论文写作要树立“四个意识”,即选题意识、论证意识、读者意识和风格意识。他表示,选题应体现新视角、新论证、新方面;论证要体现论证视角的新意,并注重论证体系的逻辑及行文的严谨性;要面向读者,注重文献综述的梳理以及论文形式的规范性;论文写作者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期刊的特点,结合个人的写作风格展开论文写作。
在互动环节,线上线下的师生就理论创新和学界接受程度的关系、如何提高论文质量等问题与两位教授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至此,首期“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工作坊”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