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大家 群聚首义

发布时间:2014-04-15浏览次数:93

413日,在首义校区文润楼306教室,举行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公法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系列讲座第五讲。担任本次讲座的五位主讲人为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莫纪宏,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朱福惠,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松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范进学,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太贤。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茂林教授到场主持。

莫纪宏教授率先分享了宪法学学习应具备的两种素质:认真和勇敢。莫教授着重阐述了认真品质的重要性。纵观中国近代史,宪法总的呈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莫教授通过讲述自己备考宪法的经验,向大家展示了以往宪法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是过于简单。现今,宪法已经逐渐充实,莫教授指出观念应随时代发展而变化,大家应该学会重视宪法。最后,莫教授简略地指出,勇气也是学好宪法学的必要因素之一。

朱福惠教授提出并讲述了中国宪法学应当如何面对外国宪法学的问题。他以分权与制衡的中国化为例,为同学们解答了“在1954年宪法总纲多引自外国宪法理论的前提下,我国能否切实的利用宪法解决本国问题”。朱教授指出,在近代乃至当代中国,人们普遍缺乏正义感,自制能力弱,导致辨识能力较弱。如果贸然进行多党轮流执政等变革,可能会导致剧烈的社会动荡。另外,朱教授以本世纪初的募捐案为例,表示尽管追求法制之路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应该坚定并确认自己的法制立场,树立坚定法制的价值准则。


刘松山教授发表讲话

随后,刘松山教授通过自己多年在人大的就职经验,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对于宪法学的五点考虑:宪法学对于社会是非常有用的;学习宪法应把握当前的政治局面,跟随时代潮流发展;学习宪法也要关注社会实际情况;肯定保守精神的价值。“我国宪法已然成型,乃国之根本,不应轻易改动”;在分析、研究宪法条纹时,查阅并了解相关历史是很好的方法。

范进学教授作为第四位发言人,结合自己日前赴台经历,通过台湾青年对台湾宪法的熟悉程度远高于大陆青年对大陆宪法的熟悉度这一现象表示宪法熟悉度低的根源是宪法没有真正的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范教授引用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对宪法实际运用的肯定话语,更深刻的表明了运用宪法的重要性。最后,范教授还提出了关于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意见。他指出尽管在我国,最高法院及各级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没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但是,可以在不对宪法进行解释的前提下适用宪法进行判决。

汪太贤教授最后发言。主要讲解了有关宪法来源的历史。并且,对其擅长领域“省宪“的三个阶段做了逐一阐述。给现场学生带来了对宪法更深刻的认识。


刘茂林教授点评

五位教授精彩发言后,主持人将时间留给了在场的学生们。学生发问后,教授们为学生一一耐心解答,并附上了极有价值的独到见解。同学们获益匪浅。


现场学生提问

在愉快的师生互动之后,本次宪法讲坛活动拉下帷幕。期待各位法学泰斗再聚首义。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