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教授谈科研与教学如何相融共促

发布时间:2016-05-30浏览次数:21

5月24日下午,我院宪法与行政法学系教研创新活动在文治楼六楼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张翔教授作主题发言,张教授与我系教师共话“科研与教学如何相融共促”。宪法与行政法学系主任杨勇萍副教授担任主持人。与会的除了宪法与行政法学系各位老师外,还有多位慕名而来的本院年轻教师。

张翔教授首先介绍了其教学经历与科研成果。众所周知,张教授近年来为宪法学研究贡献了大量极具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其学术功底与科研能力有目共睹。但细谈之下,张教授的教学能力也不可小觑,其为本科生开设课程之丰富,以及学生对其教学能力的评估之高,都令我系教师啧啧称赞。张教授介绍了各门课程的特色,以及自己的开课方向、课程设计、课堂控制能力等具体内容。与会老师对张教授所开设的宪法案例课的课程组织非常感兴趣,大家就规范背景的铺垫、案件材料的选择、方法论的贯彻、讨论进程的控制以及效果评估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这对我系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意见。

 

 

同时,张翔教授还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心得。他认为,部门法的研究不断向宪法提出新问题,而宪法学者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因此,张翔教授一直关注着宪法与民法、宪法与刑法、宪法与诉讼法等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并保持与各学科专业人士的密切联系,拓宽学术视野,推进学术创新。同时,张翔教授强调学术研究不能短视,不能太功利,不能什么东西流行,就研究什么,真正的好作品,都是沉下心了以执着的精神打磨出来的。这有别于时下浮躁的学术研究氛围,对我系教师非常有启迪。当然,张教授也强调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通过走出去或者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各校之间的学科交流,有助于激发学术研究热情,发掘学术研究的着力点。

张翔教授认为,科研与教学相融共促。他以宪法学教学为例,强调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中深化研究,解决问题,然后反馈给课堂,引导学生。也即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真正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短短两小时的交流富有成效。张翔教授年少成名,却谦卑有礼,文雅倜傥,颇具大家风范。我系教师也经历这一特殊的教研创新,收获颇丰。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