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想解读美国当代社会结构和青年

发布时间:2017-06-13浏览次数:1209

通讯员(钟毓洁 刘  璇 余  瑾 赵云昌)610日晚,法学部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第40期在法学院文治楼会议室举行,由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国家战略规划与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心想担任主讲人,解读美国当代社会结构与青年。中国社会科院、美国所副研究员魏南枝,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助理孙力舟担任评论人。我院副院长陈柏峰教授,刘征峰老师等出席活动,众多法科学子到场聆听,戚建刚教授主持讲座。



陈心想老师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在美生活和工作经验,分婚姻家庭教育和阶级固化两个方面解读美国当代的社会结构和青年。老师指出当今的美国社会离婚率高居不下,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数量与日俱增,因而产生诸多有关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社会问题,他们在校期间往往有些怪异举动,极易产生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激进情绪。家庭对教育有着最为深刻的影响,受家庭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是不均匀的。




美国当代不同类型的青年与其社会阶级机构固化有着密切联系。以社会学者的调查分析为例,陈老师认为美国社会结构总体呈金字塔型,实现“寒门逆袭”即由下层向上层流动极其困难。中产阶级的子女即使资质平平,通过父母及家庭的支持帮助,有着充足的经济和文化资源,更容易过上理想生活。而工人阶级子弟就算天赋异禀,如果缺乏机遇和贵人帮助,也将难以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美国社会众多的儿童教育投资项目应此而生,希望通过经济援助的形式弥补阶级、家庭教育和文化资本的差距。联系美国实际,墨西哥墙的修筑、社会福利的发放及美国教育资源的分配等重大社会问题无一不与其社会结构有关。



魏南枝副研究员评论时表示尤为赞同阶级的不平等现象,她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不在于社会财富,而在社会参与权的平等。美国社会实质上并未经历过社会革命,资本和政治权力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美国当代青年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机会平等的美国土壤在逐渐褪色。孙力舟老师联系出访南亚的经历,表示阶级固化问题在多个国家都尤为严峻,并结合自身思考和讲座主题阐述美国梦形成的三点原因。




互动环节中,在场同学向主讲人和两位评论人询问有关资本主义国家婚姻制度、女权主义等问题,主讲人与评论人结合自身经历、学术背景和社会现实耐心解答,现场互动频繁,气氛活跃。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