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记录”|2023年法学院“挑战杯”冬训营,开讲!

发布时间:2023-01-18浏览次数:704

通讯员(钟开炜 曹雯萍 朱艺)为推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省赛及全国赛的筹备遴选工作顺利进行,法学院学生会根据学院团委的指导,积极动员我院学生参与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法学院预赛,法学院学生会举办了“挑战杯”冬训营,以线上宣讲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等系列动员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挑战杯”系列赛事的了解并增进参赛热情,切实帮助同学们备战“挑战杯”,得到了良好的反响。

找准方向·线上宣讲会

1230日晚,法学院第十八届“挑战杯”线上宣讲会成功举行。本次宣讲会旨在宣传“挑战杯”赛事,说明此次“挑战杯”院级比赛的相关事宜,加深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的了解,由法学院学生会公关实践部负责人宋若尘、学术部负责人朱艺担任主讲人。



朱艺同学简要介绍了“挑战杯”的相关情况以及学院为参赛同学提供的帮助,如竞赛资源的整理与共享、举办经验分享会、推荐指导老师等。宋若尘同学展示了我校近三届“挑战杯”竞赛项目的获奖情况,分析了今年的参赛形势,并分享了本次“挑战杯”竞赛可参考的选题。

本次的宣讲会通过前期筹备、建群答疑、线上宣讲等多种方式宣传了“挑战杯”赛事相关信息,帮助同学们增强对“挑战杯”赛事情况的认知,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的参赛热情。

打磨技巧·线上培训会

111日晚,法学院第十八届“挑战杯”线上培训会顺利召开。本次培训会主要围绕“挑战杯”相关事项介绍以及参赛技巧培训展开,由法学院团委书记钟开炜老师主讲,法学院学生会学术部负责人马静文担任主持人。



会议伊始,钟开炜老师简要介绍了“挑战杯”的基本信息、大赛流程及评审标准。“挑战杯”分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前者侧重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后者则着重于市场与创业。大赛流程主要分为组织发动阶段、省级初评和组织申报阶段、全国复赛和参赛准备阶段以及全国决赛和表彰阶段。对于评审标准,钟开炜老师结合大赛通知介绍了参赛作品要求及类别,并指出大赛重点是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竞赛。



在赛事培训环节,钟开炜老师针对具体的参赛流程提出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他认为,组建一支精英团队要注意遵循“三”和“七”,即组队的三种方法与七项原则,从而为之后的比赛奠定初步基础。接着,钟开炜老师介绍了选题的原则、来源、方法和流程,指出学生应遵循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具体性原则,通过多种渠道与方法确定出价值性强、新颖独特的选题。老师强调,社会调查分析尤为重要,调查问卷的设计要遵循七点原则,尤其是问卷设计要符合逻辑、层层递进,用语要措辞准确、通俗易懂。多种多样的调查途径中,最关键的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针对撰写申报书阶段,钟开炜老师指出,申报书既是一个“设计方案”,也是一份“标准试卷”,写作时应该简洁、完整、规范、准确、形象,兼顾热度、新度与适度,保证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独特性。在调查报告撰写方面,钟开炜老师分别从四种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中举例分析写作报告的优化方法,总结出调研报告的四特性、五要素及其他注意事项,并特别强调遵循格式要求的重要性。对于论文撰写与发表,钟开炜老师主要从写作的逻辑思维方法及其运用要点、写作准备、论文修改与提升和遵守学术道德五方面给出建议。针对作品展示阶段,钟开炜老师通过举例分析省赛获胜作品的展板,分享让参赛作品更加精美的方法,并表示良好的作品呈现有助于评委更直观地看到团队的心血。此外,老师对于作品的公开答辩环节十分重视,分别从高分作品构成要素等五个环节给出建议,并特别强调答辩团队构建、演讲稿的撰写以及ppt设计的重要性。培训会末尾,钟开炜老师介绍了部分往年国赛、省赛的获奖作品,细致分析了这些作品的优势,并进一步鼓励大家吸取经验,争取为学院与学校创造佳绩,增光添彩。



本次培训对解答了选手们对于比赛的诸多困惑,使同学们收获了丰富的参赛技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与信心。相信在导师和选手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学生将在“挑战杯”赛事中展现法科学子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在大赛中创造佳绩。

精益求精·经验分享会

112日晚,法学院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线上经验分享会线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法学院学生会学术部负责人王雅洁担任主持人,邀请王士铕同学和方冰同学担任主讲人,向各位同学分享他们参与创新创业类大赛的经验,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挑战杯”院赛以及各类科研竞赛。

王士铕同学从立项环节和答辩环节两方面分享了其在“大创”中所积累的经验。在立项环节,王士铕同学首先强调预先选题时应注重时效性、专业性与明确性,并分别进行阐述解释,然后又介绍了准备环节的一些具体事项;在答辩环节,王士铕同学首先指出了在材料准备和预演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然后针对同学们备赛前常见的一些疑问给出了详细的答案。



方冰同学以组队、选题、撰写立项书到答辩四个环节切入,向同学们介绍了主持人的核心工作。组队方面,方冰同学指出队员要对团队有责任感,并有主动学习的欲望;选题方面,除了一些选题的来源分享外,她也给出了通过“小切口、新立意”来确定方向的建议;撰写立项书方面,要具有“先学再创”的态度;最后在答辩方面,她强调要做到“至繁归于至简”。



两位同学将自己的参赛经验倾囊相授,促进了参赛选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学院良好学术科研氛围的形成。

 训营”筹备过程中,法学院学生会各部门通力合作,多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参与度;邀请经验丰富的主讲人,丰富讲座内容、提升讲座水平。最终,“冬训营”取得了热烈的反响,三场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三百人次,有效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赛事流程、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记录”!


来稿单位:法学院学生会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