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峰院长撰文《努力开创法学事业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5-01-14浏览次数:68

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法学院院长、国家治理学院院长陈柏峰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努力开创法学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文,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开创法学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0114日,第A05版)


附全文:

在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大会,向全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致以问候,激励大家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让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受鼓舞。作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定法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在中国法学会的团结带领下,扎实做好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治人才等工作,努力开创法学事业发展新局面。

繁荣法学研究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优秀的法学研究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要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全面阐述其深刻内涵和完整体系,充分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开创性。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伟力,系统阐述其领航“中国之治”、创造“两大奇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效能和巨大威力。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积极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紧紧围绕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实践,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总结提炼我国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范畴、理论,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加强中国革命法制史研究,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法学学科发展。加强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合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服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根脉和文化基础;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成就中,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现实需求和实践基础。

服务法治实践

强化法治实践需要的研究。法学研究需要及时回应法治实践提出的问题,并在实践场域进行回答。一是要立足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围绕法治建设重大规划、重点改革、重要举措等,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法律政策研究。二是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法治保障研究,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大国外交等重点领域法治实践研究,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领域法律制度供给研究

推进法治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现实难题推进决策咨询服务,积极参与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有力服务法治中国建设实践需要。建设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法治智库,深入推进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学工作者的咨询服务作用。聚焦法治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重大问题等加强研究,形成丰富立体、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成果并将之有效转化为法治对策,服务党中央决策,服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践需要

加强法治宣传

提高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法治宣传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加强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发挥典型案例引领法治风尚的积极作用。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引导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融媒体中心等媒体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加强普法志愿队伍建设,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重点抓好“关键少数”,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突出法治宣传的重点内容。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泛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宣传民法典,阐释好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加强对司法工作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司法权威。加强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同。把法治宣传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

培养法治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法学专业广大学生德法兼修、明法笃行,打牢法学知识功底,加强道德养成,培养法治精神,而且一辈子都坚守,努力用一生来追求自己的理想。”要坚持法律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培育、法律职业精神塑造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健全法律职业伦理和职业操守教育机制,培育学生崇尚法治、捍卫公正、恪守良知的职业品格。坚持明法与笃行相结合,既努力引导学生把握法律、法治、法理的基本概念和精义,又努力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到知行合一

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要适应“互联网+教育”新形态新要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健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健全法学教师到法治工作部门挂职、研修制度,完善工作部门、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兼职制度和定期到高校授课制度。建立法治工作部门、法律服务机构等接收法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制度。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

审核人:陈柏峰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