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象教授主讲“走向硬规则社会——人工智能与期限问题”

发布时间:2019-05-06浏览次数:536

通讯员(李文婷 杨蕾 顾佳羽 杨子谦)422日晚,主题为走向硬规则社会——人工智能与期限问题的讲座在文泰楼模拟法庭二举行。讲座由清华大学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冯象老师主讲,我校法学院陈柏峰教授主持,众多法科学子到场聆听。



冯象教授首先阐释了什么是硬规则。在过去硬规则主要指物理规则,如马路中间分隔车道的栏杆、家门口的围栏,迫使人们各行其道不得越界。而当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让硬规则以一种崭新的形态介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智能终端授权协议就是其中的典型。这类由商家单方面制定规则,使人们衡量利弊后被迫接受或不接受的格式合同,在具体条款上缺少弹性,一旦接受必须百分之百执行。以智能手机为例,冯象教授介绍了硬规则带来的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在智能手机的诱惑下,人们不自觉地以隐私交换便利。与知识产权制度相反,人工智能商业模式中的网络平台大都采用免费或廉价的付费模式,对价就是用户个人信息。这些数据被企业获取,用于建立数据库转卖获利或者用于其他用途。冯象教授表示,从乐观的角度看,大数据强大的证据搜集能力有利于控制犯罪率,证据永久保存使得期限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中丧失意义,信用体系的覆盖也会使执行难的情况在未来有所改观。由此,冯教授进一步引导大家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强调保护隐私权利是否过时。另一方面,硬规则作用的发挥,不像通常的法律或政策的实施那样需要政府推动普法、树立大众法律信仰,也无需经过事先征求民众意见的民主机制,这看似降低了法治成本,实则构成了对民主制度的挑战。



对于即将降临的硬规则社会,冯象教授提出了两种最终解决方案:一是彻底知识产权化,二是数据公有化。对于前一种方案,冯象教授展开了深入的反思。基于“996”群体最近做出的反抗,冯象教授指出,规则的制定权大量落入企业手容易引发资本的强势控制,政府有必要比过去更频繁、更深入地介入商业领域进行调节。冯教授强调,现阶段的社会变化有助于引导人类重新审视未来道路(尤其是数据公有化)的选择。



讲座最后,同学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人工智能对法律职业的影响等话题积极提问,冯象教授分别予以回应。陈柏峰教授做总结发言后,讲座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