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开展2019年秋季党校培训

发布时间:2019-11-18浏览次数:761

通讯员(王嘉怡 张添娇 王雪如 夏恒)法学院2019年本科生秋季党校培训班1116日至17日在文澜111举行。我院宪法与行政法学系胡弘弘教授、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危晓燕老师、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王碧霄老师、研究生辅导员张申鹏老师为入党积极分子授课;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肖翠祥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瑞堂副教授及我院曹丽萍老师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进行培训。



16日上午,胡弘弘教授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纲领——十九大精神解读”,依次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十九大报告的总体概貌”、“十九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贯彻十九大精神,及时进行宪法修改”、“提升法治素养,践行十九大精神”五方面,生动诠释十九大对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刻影响。危晓燕老师为在场同学介绍了发展党员的具体流程,包括本人自愿提出入党申请、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六大步骤,并对每一阶段的注意事项、时间安排、书面材料的格式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她强调,应当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坚持慎重发展与均衡发展、入党自愿原则与个别吸收原则相结合开展发展党员工作。



16日下午,王碧霄老师围绕“大学生的时代责任与担当”讲课。他指出,当今知识获取的途径畅通,知识变得越来越廉价和驳杂,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西方文化的无形侵略时,更要增强批判性思维和鉴别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张申鹏老师围绕“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为主题进行授课。他通过追溯“共产党”名称之由来,表明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17日上午,曹丽萍老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为题讲课。她首先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并解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认同困境问题。她指出日常生活是大众化认同的实践载体,且大众认同遵循“首次示范、纽扣效应、习惯原则”,基于此她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五条认同路径:重塑以实现价值目标为核心的主体形象,营造大众化、通俗化的舆论环境,正确看待负面现象,建立长效机制,构建扁平化的日常生活渠道。张瑞堂副教授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17日下午,肖翠祥书记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作了讲解。关于党的性质,肖翠祥老师通过比较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表述变化,展示了党对自身奋斗目标的认识发展过程。他介绍了国内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并以苏共的失败为例旗帜鲜明地驳斥了“全民党”的错误观点。肖翠祥老师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刻讲解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宗旨的含义及其确立的根源。



为期两天的党校培训使同学们在理论学习上富有收获、在思想政治上经受洗礼,增进了对党的了解、增强了身份认同、责任感以及担当意识,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有利于同学们坚持正确方向,争做合格党员。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