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进行时——法学院研究生课堂“云端开课”

发布时间:2020-03-07浏览次数:491

通讯员(法学院新闻中心) 2020年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该喧闹的校园,变得悄无声息,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却为此次疫情之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方式。为应对疫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院领导和导师组的带领以及众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部分课程的“云端开课”。

本学期,我院研究生教学工作共有四门课程率先试水申请进行“线上+线下”授课模式。为确保学生们都有线上学习条件及能力,老师们已积极组建了课程群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并向学生布置了课程预习任务。在任课教师和学生们的努力配合下,已有三门课程正式开始进行线上授课教学。对于这一全新的授课方式,老师和学生都表示感受颇多。 

尹生教授——研讨型互动教学

法学院国际法学导师尹生教授本学期线上开设的《国际法与国际私法热点问题》课程,采用了超星速课讲授,微信群聊和视频会议小组研讨,以及通过音频对学生研讨进行答疑点评的模式。尹老师表示,在研讨型互动教学理念上,主要采用了建构主义,适度保留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优点,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互动效果好,学术阅读和研讨积极性高。与此同时,教师充分的发挥引导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寻并进行纠错或释疑,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尹老师认为,研究生课程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并要求学生进行文稿写作展示及小组讨论,而学生在广泛研讨的过程中也能促进老师进行更深更广的钻研。在这样良性的互动中,师生的基础知识、研究水平、对问题认知的深度都会得到极高的提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尹老师专门结合新冠肺炎中出现的权利保护问题做了相关速课专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兴趣话题分组进行研讨,例如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疫情中的人权歧视问题、疫情期间的政府信息公开与人权保护问题等。学生们表示这样紧跟时事热点的专题课程使人受益良多。



杨小敏副教授——多平台结合灵活教学

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教师杨小敏副教授本学期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课程》采用了学习通平台直播讲授,企业微信、微信群研讨授课,以及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沟通课堂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杨老师表示,首先,在疫情“闭关”的特殊时期,采用多平台结合的线上教学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有效避开部分平台流量过大的卡顿时间,并且同学们也特别愿意尝试各种新鲜上课模式,表现出了极高的配合度。其次,师生互动则取决于老师对技术手段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热情度和自觉性。当然,这一全新的授课模式也存在些许缺陷,例如老师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学习新的网络教学手段;对师生上课依托的环境要求较高;对老师掌控整个课堂的要求更高。此外,老师还提出了对网络卡顿和网络安全管控方面的顾虑。但这些问题都并未能阻碍老师们的教学热情和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班级学生表示,杨老师在线上授课时声音清晰、语速控制良好,所选用的平台也没有出现卡顿断流现象。甚至有部分学生笑称,由于上课时无法使用手机进行其他操作,感觉自己还比线下课堂时注意力更集中了,唯一的缺憾就是不能见到老师本人当面进行讨论,表示有点遗憾。




安丽副教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导师安丽副教授本学期开设的《国际投资法》根据课程及学生现状,将授课方式调整为老师授课和同学们小组课题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安老师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同学互助协调能力,在开学之初已将课堂同学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并结合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给每个小组发布了一个课题,且将课题的要求明细化,包括课题必须涵盖的内容,资料的查找途径,课堂要达到的目的等。此后,安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两周的预习期内进行课下准备。同时,结合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老师提供了UNCTAD2019年世界投资报告》(英文版),让各组分段学习并制作PPT作为学习成果分享。安丽老师表示,本课程的学习计划中还包括国际投资法相关英文原著导读,即给每个小组分配一本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或权威的论著,在后续课堂上各小组需将论著的核心内容分享给大家。经过了前两周同学们的准备,本周将正式开展线上教学。对此,同学们表示,课前的预习准备能够帮助大家夯实课程基础,以便在之后的线上教学中更有效率的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更是在这一特殊时期良性的充实了同学们的“闭关生活”。

疫情当前,全校师生不得已“闭关”在家,但乐观生活与积极学习的脚步都不会停下。新兴的线上教学模式也许会有诸多不便,但大家始终在一起摸索前行。愿疫情阴霾早日散去,愿师生们迎着阳光早日归来,期待我们在校园彼此相见的那一刻!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