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及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选拔补充通知

发布时间:2023-02-16浏览次数:2233

法学院将组织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资助的“‘一带一路’中意法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新技术革命下学科融通型知识产权国际人才培养项目”、“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法治人才培养项目”补充选拔工作。项目类型包括攻读博士学位、攻读硕士学位、联合培养博士、联合培养硕士、攻读硕士学位,项目具体信息请查阅法学院学生交流项目介绍。  


一、基本信息   

序号

交流/留学信息

项目类型

选拔对象-人数

费用情况

1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

攻读博士学位

硕士毕业生-2

CSC资助(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

本科毕业生-2

2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德国萨尔大学、德国科隆大学

联合培养博士

在读博士生-1

CSC资助(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联合培养硕士

在读硕士生-1

3

英国利兹大学、德国萨尔大学、日本神户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或联合培养硕士

在读硕士生-3

CSC资助(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

  

二、校内选拔安排

1.报名条件:

(1)法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2)申请人须学习成绩优异,品行良好,遵守外事纪律,并具备较高外语能力,能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外文授课课程的学习。

(3)申请人须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要求办理有关手续。本年度在校在籍学生在出国(境)前必须在学生网上事务大厅办理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审批备案程序。部分同学可能会受影响延期毕业,请提前妥善安排各项学习、实习、毕业、择业等一系列问题。

4)被录取的项目学生不得无故放弃学习,若有在确定名额之后随意放弃等不诚信行为,学院将有权取消其本科或研究生期间一切评奖评优资格,本科生还将取消研究生免试直升资格。同意参加面试视为知晓并同意本条款。

5)被录取的项目学生在国外院校学习期间需遵守当地法律和学校制度。

6)被录取的项目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必须按时返校,完成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业,并在回国后一周内向学院国际化办公室提交一份纸质版交流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并附电子照片一张,照片中必须有国外合作院校的标志或者在交流学校学习的场景。


2.报名材料:

(1)中文和外文个人简历各不超过一页,其中第一部分必须注明申请人姓名、性别、学号、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电话和电子邮箱)、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绩点、排名、有效的托福或雅思等语言能力考试成绩及日期。

(2)成绩单(中文版和外文版),应包括本科、硕士学习阶段,直至最近一学期的成绩。成绩单应由学校教务部、研究生院开具并盖章;一年级研究生如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成绩单,请提供本科成绩单,并在有第二学期成绩单后一周内交到学院国际化办公室,第一学期平均绩点高于3.3者才能派出。

(3)导师推荐信(研究生的申请必须经过导师的签字同意)

(4)科研成果

(5)研修计划书(应以英语、意大利语或德语撰写)

(6)有效的托福、雅思等外语能力考试成绩单复印件,其中雅思6.5分或托福(IBT95分或德、法、意、西语达到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日语达到二级(N2)。


3.报名流程

申请人需要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于2023227日下午17:30前发送到学院国际化办公室邮箱lawschool_zuel@163.com,纸质版一式三份提交至文治楼608室。所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如若发现不实,将取消以后所有交流的申请资格;申请文件不完整者,视为无效申请。


4.遴选:学院将对报名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初审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进入面试程序。面试具体时间将通过手机或电子邮件方式另行通知。法学院将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组成遴选专家组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面试,确定推荐人员并公示。


5.本次选拔允许暂无有效语言成绩的同学报名,但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申请人需提供228日前的托福或雅思考位凭证,通过面试获选的同学须在36日前提交合格的语言成绩方可被提名选派。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的申请人需提供320日前的托福或雅思考位凭证,通过面试获选的同学须在328日前提交合格的语言成绩方可被提名选派。


6.学生录取后,学院组织学生签订承诺函并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及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要求申请资助。


如有疑问请联系法学院国际化办公室胡老师。

办公地点:文治楼608办公室

联系方式:027-88386279

邮箱:lawschool_zuel@163.com







法学院

2023216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