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同学:
大家好!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你们相聚在绿茵如画的晓南湖畔,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作为法学院院长,内心洋溢着的,除了对各位真诚的欢迎和祝贺之外,更多的是对全体莘莘学子的责任与期盼。
当飞扬的青春选择充满人间睿智的法律之时,各位就已经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画卷,步入到共和国法治征程。这无疑是我们每个人甚为值得纪念的时刻。特此,作为师长,我愿用以下数语,与全体新加入法学院的2012级同学们共勉:
其一,知法明理,德才兼备。大学教育的真意,在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善良的德行。因此,《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各位选择的法学,不仅是一门知识之学、智慧之学,更是一门义理之学。于法科学子而言,四年的本科生涯,不仅应当是法学知识和法律素养提升的过程,更是培养自身道德责任感,成长为德才兼备法律人才的首要旅程。
其二,玉汝于成,学有所长。求学之道,贵在求与学的统一,求而不惘,学而好思。作为法学中人,我们当然亦面对着无尽的求与学———为追寻真理而孜孜以求,为获得智慧而勤谨致学。法律乃善良公正之术,需要我们以严谨的态度悉心研读,用敬仰的情愫沉潜感悟。每位怀揣法治中华梦想的中南学子,在晓南湖畔学习和成长的每一天中,在求索中砥砺真知,从兴趣中汲取快乐,由交流中激励思想,于耕耘中体验收获,一定可以体会到法律所充盈的理性之美、逻辑之美、语言之美,以及思辨之美。
其三,秉志以恒,灿心若童。法学是人类的一项崇高事业,期以法律人之精神、以经世致用之哲学,匡扶社会正义和公平。作为中国法治事业的后继者,我们不仅应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高洁之品性,更重要也是更可贵的,还应有对于法律所饱含的满腔赤诚和质朴信仰,对法治精神和法治理想的坚守,对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不仅是现代法治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法学教育事业得以薪火相继的重要条件。我深切期望自己,亦希望与我同道之莘莘学子,始终保持这份难得的纯真,对法治之理想,永怀赤子之心!
其四,生于忧患,有所担当。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发展变革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但我们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法律人必将肩负兴国安邦的重任。我期望新加入我们法学院的青年才俊,做胸怀法治信念和理想的勇于担当者!如果我们的青年学子怀揣忧国忧民之心,秉承兴法之责,则理想的中国法治,一定不再是遥远的蓝图。
记得培根曾鼓吹“知识就是力量”,哈耶克曾宣称“知识使人自由”,而宋儒张载曾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外圣贤们的宏论,其实已昭告我们:知识、智慧和人格力量,将是共和国未来的中流砥柱担当建设法治国家重任的资质。因此,我祈愿诸位法科学子,在这里度用勤奋拒绝蹉跎,用汗水浇铸成功,用青春之笔书写生命中最充实、最值得怀念的无悔时光。
诗经有云“荏染柔木,君子树之”。我真诚期待,在我们共和国未来的法治道路上,将会活跃着一群来自中南法科2012级的忙碌身影。
刘仁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二〇一二年九月初于文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