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献礼“65周年校庆”高端学术系列讲座第十讲——马一德教授阐述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改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0-17浏览次数:200

1016晚,法学院献礼“65周年校庆”高端学术系列学术讲座第十讲暨马一德教授就职演讲在文泓报告厅开讲。法学院马一德教授主讲“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改革”。法学院院长方世荣教授为马一德教授演讲致欢迎辞。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开忠教授担任主持人。法学院副院长张红教授等,出席本次讲座。

方世荣院长致辞

方世荣院长对马一德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马一德教授是我院引进的知识产权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并简要介绍马一德教授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杰出成就。

讲座开始马一德教授就直入主题,结合十八大报告中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中国知识产权法需要调整与变革这一关键点。马一德教授从国际方面出发,讲解日本、美国两国对知识产权法立法的重视与逐步完善,随后他将视角转向我国知识产权法立法过程,将其分为被动立法期、被动调整期、适应期与主动调整期四大时期。

马一德教授讲述中国知识产权立法进程

马一德教授指出,为国家发展需要,我国从1979年起进入被动立法时期,但正式开始对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源于《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的签订,此后,中国逐步起草和颁布《著作权法》、《商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面对中美、欧盟知识产权争端的外来压力,我国知识产权立法进入被动调整时期,先后对《专利法》、《商标法》以及《著作权法》等进行修改。马一德教授结合活力28、北京老品牌王致和等民族品牌被外国收购从而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等案例,提出知识产权法应完成从纯法律概念到法律与贸易紧密结合的蜕变,随后马一德教授叙述我国加入WTO组织后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迅猛势头,表明我国在知识产权立法上逐步从适应期转向主动调整期。

知识产权法在我国历经30多年的变革,日趋完善。而现在第六次科技革命也为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带来机遇与挑战。马一德教授强调,,中国要想在即将到来的第六次科技革命中掌握话语权,抢占制高点,就必须在科学技术的保障法——知识产权法中做出适应时期的调整与变革,将国际竞争战略与国内发展战略有机结合,逐步健全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将我国从专利大国变为真正的知识产权大国。马教授还提出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存在实体法保护范围过窄、执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供同学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马一德教授动情地说道:“现在是中国知识产权的春天,希望以知识产权法为研究方向的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大有作为。”

讲座现场

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就知识产权立法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惑,马一德教授一一进行解答,他的精彩作答赢得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

(文字:高 卢莉莉  摄影:潘俊宇 李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