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法学院献礼“65周年校庆”高端学术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当前司法改革的主要问题”在模拟法庭二开讲。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教授担任主讲,我校校长助理姚莉教授主持,特邀嘉宾徐汉明教授作最后总结,诉讼法全体教师到场聆听讲座。
姚莉教授致辞
陈卫东教授致力于中国的司法改革研究,对中国司法改革有许多独到的见解。陈教授首先谈论了我国司法改革的原因,党的十八大虽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的目标,却没有涉及具体的改革措施。加之,我国的司法现状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不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相适应,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引起大量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陈卫东教授演讲
此次司法改革是在前两次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的,本轮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呢?陈教授从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解答,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已成为改革主要的路径选择;探寻司法的规律和特点,让司法机关职权的设置与运行都建立在司法的规律与特点上;要放眼世界,构建符合国际司法趋势的司法制度。陈教授以逮捕权的归属为例,指出我国法院、检察院的权力分配虽切合我国国情却不尽符合司法的特点与规律。
徐汉明教授做总结发言
谈到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陈教授重点提到了我国司法制度最大的问题,即司法不独立,其对外表现为司法地方化,对内表现为司法行政化。此外,我国司法人员权责不分,缺乏应有的责任制度。陈教授以美国纽约的法院辖区设立为例,建议在我国现行法院、检察院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着力改革法院、检察院的管辖范围,作为解决司法地方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司法行政化,陈教授则提出设立主审法官负责制,用责任约束司法取代上级领导或单位的影响,防止司法腐败。不仅如此,陈教授还主张此轮改革要注重程序公正的设计,促进司法公开,这就涉及到公民的司法参与,陈教授列举了英国、香港、韩国以及台湾的陪审员与人民监督员的制度,提出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建立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才库,为解决司法权威不足和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危机问题开辟道路。
现场同学提问
最后,陈教授还谈到了律师制度、信访制度与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问题,称赞劳动教养制度在此轮改革中着手最快、到目前为止改革最彻底,但仍有诸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陈教授建议在场学生关注司法改革的新动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司法改革做出贡献。
讲座现场
在互动环节,与会学生积极提问发言,陈教授就“薄熙来案件的透明度”、“司法与政治的关系”、“案件久拖不决”等问题作了耐心解答,赢得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而特约嘉宾徐汉明教授则对陈教授的此次讲座进行了最后补充。
(文字:苏恒瑶 贾祥云 摄影:喻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