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法学院献礼“65周年校庆”高端学术系列讲座第十四讲“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法战略”在文泓楼报告厅举行。我校特邀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顾功耘教授担任主讲人,我校副校长陈小君教授致辞,法学院副院长黎江虹教授担任主持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大洪教授,我校法务部主任、经济法研究所所长雷兴虎教授,法学院全体经济法系教师出席此次讲座。

陈小君副校长致辞
开题顾功耘教授简要介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引出本次讲座的重点——经济法治战略。顾功耘教授将“经济法治战略”定义为一国执政者以法治的方式治理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的计划与制度安排。他还谈到,我国之所以要实习经济法治战略,不仅为了用法治引导改革,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

顾功耘教授演讲
顾功耘教授从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上指出我国经济法治发展战略目标—— “实行国际化高水准的市场经济法治”。要想达到这一战略目标,他说: “用法治约束政府的权力,规范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保证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保证市场主体在法律上受到平等保护。”顾功耘教授构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规划,给出 “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法制体系”这一近期目标以及“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普遍认同这一体系”这一中期目标。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顾功耘教授提出政府在经济法治战略实施过程中,理应充分地尊重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扮演一个辅助性的角色,而让市场起主导地位。但在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在“宏观调控、微观规制、国资参与、涉外管制、市场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此外,他还指出我国需要严格规范政府官员执法操作行为,杜绝官员“执法犯法”的现象。

黎江虹副院长主持讲座
对于经济法治战略在近期的法治重点,顾功耘教授提到在改善宏观调控层面,政府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他以中国在利比亚的4万亿投资计划为例,批评了我国未在事前进行合理的计划;在做好预算管理层面,在中央层面上体现为加强预算透明度,建立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在地方层面上,体现为严格控制地方债规模,建立地方债风险准备基金。顾功耘教授以日本作为对比谈了我国监管制度的缺失,指出我国应加强市场运行监管,“要使监管主题多元化、加大惩罚力度”。
在顾功耘教授阐释实施经济法治战略政府应该加强的八点措施后,此次讲座临近尾声,顾功耘教授再次强调了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宏观展望。
(文字:刘清宇 樊月 摄影:李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