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献礼“65周年校庆”高端学术系列讲座第十五讲——张卫平教授深入解读民事诉讼中的政治考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0-29浏览次数:191

1028日晚,法学院献礼“65周年校庆”高端学术系列讲座第十五讲在文泓楼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担任讲座主讲人,深入分析政治因素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的影响。讲座由法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蔡虹教授主持,诉讼法学科全体教师作为嘉宾到场聆听本次讲座。

张卫平教授讲话

张卫平教授深情回顾与我校的渊源,清华大学法学院与我院是法学界的盟友,他希望双方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方面共同努力,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

讲座伊始,张卫平教授解释以“民事诉讼中的政治考量”为讲座主题的原因。由于我国民事诉讼现状和实际运行情况都充满政治因素,如果忽略这个因素,就难以准确理解现实中的民事诉讼。他结合“三鹿”事件与北京奥运会内在联系的例子,指出法律规定在实际运行中,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影响,造成当前我国民事诉讼的“三大难”即起诉难、再审难、执行难。

讲座现场

张卫平教授提出为什么在民事诉讼中政治因素的影响会如此显著等问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在分析大量的社会现象和司法实践案件之后,他指出目前我国司法实践存在泛权力化和泛政治化的现象,不仅法律制度运行当中有政治因素,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有政治角度的倾向。通过阐释“非法集资”案件性质的演变历程,张教授表示民事争议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可能由于思维模式的原因而转化为政治事件,所以避免政治因素对于民事案件的干扰已成为我国法治发展完善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谈到政治因素与法律的关系时,张卫平教授认为单纯从法律的角度来考虑民事诉讼是不够的,要充分考虑政治因素,但不能以其来抵抗法律,法律不能屈从于政治,而是要尽可能地剥离政治因素,缓解政治与法律的冲突是有效处理案件的方式。张教授强调:“法律从业人员作为法律的实施者,应清醒地意识到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所有的政治考量只能在法律制度之内。”

现场学生提问

张卫平教授提到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资源极其匮乏,社会竞争相当激烈,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导致社会发展失去诚信和道德伦理的基础,甚至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加强国民精神文化建设对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司法实践中政治因素的影响,张教授认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和宪政,不能用政治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全体老师合影

在现场提问环节,张卫平教详细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公益诉讼主体限制等问题,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

(文字:崔琳娜 卢莉莉 摄影:方舒 杨桐 耿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