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汇聚国际法学科开坛论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6-16浏览次数:202

6月14日,应国际法学科邀请,多位校外专家于文治六楼会议室为法学院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等就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问题开坛论道。演讲的专家主要有:华东政法大学王申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的邵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杜焕芳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的刘克毅教授,北京大学的唐应茂教授等。

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龙先生主持了报告。




华东政法大学的王申教授主要就学习和研究国际法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讲解,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国际法的研究还是要捕捉到国际法的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第二,国际法研究要用法学公正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第三,国际法研究应注重实践性,不能与中国的实践脱节。




西南政法大学的邵海教授就国际法学术研究之感受发表了讲解。他强调了以下四点:第一,学术群体,或者叫学术共同体非常很重要。第二,学术态度或者说学术习惯很重要,学术研究要避免急功近利,要开放。第三,学术创新,括观点创新、视角创新、资料创新、方法创新等。第四,要注重遵守学术规范。




北京大学的唐应茂教授就国际法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讲解。他强调,国际法研究须注意交叉研究及其范式问题,同时要恰当地处理研究的专业深度与可读性、可接受性的关系问题。西北政法大学的刘克毅教授强调国际法既要注重对前沿、现实问题的研究,也应注重对基本问题的研究,适当顾及科研成果的学术性和知识性。




中国人民大学的杜焕芳教授着重就国际法研究中跨学科研究问题做了演讲。他指出,对国际法学来说,跨学科研究有两种理解,一是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融合,二是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的交叉融合问题。他还指出纯粹的规范主义文本主义的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需要在规范与文本的基础上应该有更多的价值判断和功能主义。他还强调,将国际法与国内部门法并行是矮化了国际法,国际法处于与国内法并列的地位。




与会的师生与各位专家进行了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