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办的“刑事诊所新问题研讨会暨诊所教师培训会议”于9月2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院校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证据法学诊所课郭倍倍老师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教授在会议欢迎致辞中提到,应该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思考如何开展诊所教学活动。注重把握实务技术与其背后法文化的关系。力求结合中国文化的DNA,对实践问题做出更加理性、自觉的回答。
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龙翼飞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诊所应围绕“入主流、高标准、国际化、有特色”这一系列目标开展工作,结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将诊所更好地纳入到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教材等系列标准化建设,提升诊所教师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传授法律执业技能的同时,做好法律职业伦理的垂范。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帮助诊所教师培养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新型教育方法的培训机会和教育资源支持,促进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汪世荣教授,在发言中主要谈到刑事法诊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认为,在课程化建设方面,还亟待建立更加规范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及评价体系;在师资要求方面,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历;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加注重证据法学的比重。随后,参加研讨会的各个高校的诊所老师,分别介绍了本校开展刑事诊所课堂教学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如诊所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评价机制等。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冀祥德教授为大家演示了一堂刑事诊所的教学示范课。示范课以律师调查取证为主题,充分运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查阅笔录和模拟会见等方法开展诊所课堂教学,与会观摩的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法硕教育阶段大力推广运用诊所课堂教育方法。我院早在十余年前就开始在本科学生中开设诊所课堂,并且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今后我院应当继续围绕“入主流、高标准、国际化、有特色”这一系列目标开展诊所教学活动,力争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