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王世涛教授受邀来我院开展题为“民主的祛魅”讲座。我院副院长胡弘弘教授,宪法与行政系副主任江登琴副教授和曾祥明老师出席讲座,秦小建老师担任主持人,我院学生到场聆听。
秦小建老师介绍了王世涛教授的学术发展历程,表明王教授是一位非常有学术自觉的学者。胡弘弘教授致辞,她概述了王世涛教授的学术成就及研究领域,并代表法学院欢迎王世涛教授的到来。
王世涛教授从宏观角度,即世界范围考察民主,并说明讲座的主题是怎样在民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民主认识上的误区。他结合中国民主现状和自己对民主的理解,从对民主的初浅看法、民主的历史渊源、民主的困境、民主的未来走向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王教授表示,民主是20世纪以来不可阻挡的潮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错误的民主观念仍然存在,反民主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王教授提出民主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我们不能对民主有迷信、偏执。“民主意味着人民自己做主,而不是被做主;民主必须依赖民主选举来实现,但又不是全部。”他提出民主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民主模式也不尽相同,而且民主与自由也不是完全一致,民主是实现自由的手段,但民主与自由价值上也存在冲突。
在谈到民主的历史维度时,王教授从制度和思想两个角度进行阐释。他从纵向上介绍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梳理古今中外众多著名的法学家的观点,表明世界各国的民主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进式发展。王教授进而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思想,认为和民主思想有本质上的差别,并表示我国的传统思想欢迎民主。
对于现今民主的困境,王教授表示,民主政治在理念上被普遍接受,但是在实践上却差强人意,一些旧观念、传统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民主制度的发展。而关于中国民主未来的走向,王世涛教授认为在进一步增强公民民主观念的同时,在制度上也应该有所保障,民主的进程仍然任重而道远。他强调在我国发展民主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从物质和精神上对大众进行“脱贫”。
讲座尾声,江登琴副教授、曾祥明老师先后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就讲座内容提出疑惑,发表看法,开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