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教授主讲“带薪年休假的法律规制:潮流、前景与问题”

发布者:司志莲发布时间:2019-11-12浏览次数:340

通讯员(梁芷涵 夏至幸 夏璐)119日晚,以“带薪年休假的法律规制:潮流、前景与问题”为主题的讲座在我校文澴楼227教室举行。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北政法大学的曹燕教授担任主讲人,我校法学院韩桂君教授主持本次讲座,谢冰清老师参与评议,众多法科学子前来聆听学习。

曹燕教授首先指出了目前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研究面临的窘境——本土理论支撑不完善和外国著作翻译不足,同时她否定了传统上简单移植他国制度的方法,而选择新的研究路径:采取法政策学研究范式。曹教授以劳动政策与劳动法律制度之间的协调性为视角,首先解读我国劳动政策对年休假法律规制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准确定位我国年休假法律规制的方向。通过树立全球视角,了解全球趋势,梳理比较国际相关立法资料,发掘保障劳动者年休假权利的各种制度工具,寻找制度共识为我国改革提供借鉴,并重新审视我国年休假制度与实现我国劳工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程度,提出妥当处理年休假制度本土化问题的规范设计路径。

                            



基于这种认识,在既不增加工资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年休假制度功能的前提下,曹教授提出几条可供采纳的完善路径,一是通过劳动基准法(即基本劳动标准法)缩短服务年资,以劳资合意延长休假期限;二是通过扩大劳动者安排休假的权利、协调利用法定休假和法定外休假、尽可能减少年休假期间的工作等方式提高休假利用率。讲座最后,曹教授表示带薪年休假制度仍存在待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分析制度的请求权基础、如何将这些制度配置到现行法律体系内并解释如何维持法律体系安定性等,除了法政策学的研究,这些问题仍需运用严格的法教义学来分析解决。

评议环节,谢冰清老师提醒在座研究生学习曹教授报告中细致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即在考虑论文选题实践意义的前提下,摒弃完全制度移植的老套路,转向适当的本土嫁接路径,并强调社会法或劳动法与生活息息相关,研究劳动法意义重大。

                           



最后韩桂君教授做出总结,因涉及到生命利益所以公民的休息权不容侵犯,当前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带薪年休假的权利没有得到切实保障,立法者和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努力,合理协调劳资矛盾,而学生们也需坚定学术信心,继承前人经验,开辟后继道路。

                             


同学们就带薪年休假积累的设置、外文资料检索的渠道等方面提出疑问,曹教授一一详细地回应。本次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