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时•构筑育人大格局

发布者:司志莲发布时间:2020-05-27浏览次数:756

“该书在内容和方法上颇具新意,将罗马法的形成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古罗马人的法律智慧,而且是一本了解古罗马历史的重要书籍。”——意大利前司法部长奥利维耶罗·迪利贝尔托

该书指的是《法律帝国的崛起:罗马人的法律智慧》,由我院黄美玲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912月正式出版发行,一经出版就得到了法学界的高度赞誉,被凤凰网、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全网看法书评推荐,火爆微信朋友圈。

“黄教授这本书,是由其开设的‘罗马人的法律智慧’通识课讲稿整理而来,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创新性,引导读者在历史思维中思考法律,从法律视角下解读历史,兼具法学、史学及美学体验,知识与美感相伴。”我院分管本科生教学的李俊副院长谈到此书时谈道,“这是我院本科生课程教材项目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是学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院始终致力于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计划,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推进“四个回归”,加快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扎实开展。

育人为本,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充分利用三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优势,贯彻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的相关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紧跟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求,结合本校本科法律人才培养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因材施教,全面推行“一个专业,分类培养”的新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1.02.0计划。法学专业2008年获评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

遵循规律,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学科融通教育,培养“法学经济学”的复合型法治人才。新开设法学经济学双学位班,制定了《法学经济学双学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二次招生,汇聚精英学子,配备热衷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实现“厚基础、应用型、融通型”法律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2019年实行法学院院内招生,录取50人进入法学经济学双学位班。

探索完善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建设,拔尖人才培养初显成效。2016年开始设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推行专业导师制、进行小班教学,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研发案例研习课程。该班学生功底扎实、思维活跃、司法应用能力较强,拔尖法学人才培养效果明显。首届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共24名本科生参加2019国际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其中21人通过客观题,17人通过主观题,两考通过率高达70.83%。该班有10人保研至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保研率34.5%

辐射全国,开设“鉴定式案例研习暑期班”。法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在扎根我校的基础上辐射全国。学院自2017年连续三年组织开设面向全国法科学生的“鉴定式案例研习暑期班”,受到全国法科学生热捧,教学成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反响。鉴定式案例教学团队成员先后受邀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介绍经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组团前来学院取经,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主流法学院校竞相效仿此种新的教学模式。

立德树人,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积极培育标杆课程,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2019年我院《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双语)》《刑事诉讼法学》作为校级“标杆课程”立项培育,《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以案说法2门课程获批我校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校际特色通识课。我院出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慕课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现已上线的慕课为《法学通论》《外国法制史》《财税法学》《继承法学》《以案说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诉讼仿真实验》共6门,另外,立项建设中的慕课有《国际私法》《法治社会与公民意识》2门。积极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与建设,《法学通论》《以案说法》课程被推荐至教育部参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诉讼仿真实验》课程被推荐参评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外国法制史》课程被推荐湖北省教育厅参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重视线上课程、智慧课堂等新型课程开发与建设,推进“智能+”教育。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LETS系统的基础上,法学学科牵头建设“智慧法治与智慧课堂协同创新研究”(简称ISPER),着力为“DT”时代我校法学及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取得前瞻性、开创型成果,为我校法学、管理学、统计学锻造核心竞争力。2020年春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汹汹来袭,疫情形势严峻,我院开设的本科课程83门,共有本科课堂231个,共有220余个课堂如期进行线上授课,学院对教学过程、课程资源质量、课堂纪律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了教学工作平稳、高效进行。

汇聚优势,推进一流人才建设

推进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校+实务”的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现已建设法学类教学实习点67个,其中校内教学实习点1个,校外教学实习点66个,“校外法学教育实践基地”49个。学生实习率达100%2019年集中实习率达75.7%601/794人)。

创新协同培养机制,搭建“互联网+”协同育人平台。推行“主题式新型实习项目”,受到广泛好评。目前,我院主题式新型实习项目(第四期)正有序推进中。本期“主题式新型实习项目”共有14个项目主题,均配备了专任教师与律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进行远程实习、在所实习。

革新教学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把脉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我们一直在路上。”据悉,517日,南湖法学公众号推出的“讲座:论文写作中的选题与文献,由我院夏昊晗老师主讲,其结合多年自己写作及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经验,通过互联网+讲座的形式,以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传授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寻找选题、查找文献、分析问题,干货满满,广受好评。

坚守育人初心,勇担时代使命,需要我们凝心聚力,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内外视野,更坚实的行动自觉,为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