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专栏】第一期:原挺:赤子之心难忘母校培养,永怀热忱回馈法学教育

发布者:宋程发布时间:2020-11-11浏览次数:1212

通讯员(刘笛 柯依澜 梁瑜洁)为密切联系毕业校友,给在校学生提供人生指导,法学院开展校友专访系列活动。第一期有幸邀请到优秀校友原挺律师。原挺律师是我校2002级毕业生,后赴法国波尔多大学攻读国际法硕士学位,获ALB(亚洲律师杂志)评选的2013年度中国十五佳律师新星,现任中伦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专业领域为金融产品和跨境投融资。原律师每年都会精选最新的法学专业类图书捐献给我校法学院图书馆,为我校文献资源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生代表柯依澜在文治楼法学学术沙龙会议室对原律师进行了面对面专访。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回忆在中南大的四年求学时光,原律师饱含深情地说,他有幸遇到了太多优秀的良师益友,国经系的行政辅导老师“柳妈”带给他的温暖更是让他至今难忘。这些优秀的老师们不仅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课堂答疑解惑,还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了行为典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表示有幸遇到一群可以一路同行相互激励的益友们,得以在青涩的时光里不负青春,在稚气的时代里意气风发,母校这段充实难忘的岁月成为他之后人生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律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原律师认为,律师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职业,也是一个需要自我管理的职业。反映在生活状态上面就是:时间自由、自我管理、高度自律。律师也是一个需要成长过程的职业。独立律师的成长往往遵循“三五八”定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独立律师,前三年就是掌握基本的办案技能和人脉原始积累,在此阶段,收入偏低、工作压力极大;五年左右,律师基本功逐渐扎实,人脉积累和案源会相对稳定,收入稳步提高;八年左右执业能力才真正成熟起来,不少律师开始走专业化路线,收入会达到一个比较可观的水平。总体而言,律师的成长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可以说是八年磨一剑。


一个律师的自我修养

谈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需要哪些基本素养,原律师表示,律师是一个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的职业,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可或缺。硬实力主要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综合知识储备。软实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这些看似无形却同样至关重要的能力。此外,原律师还特别强调,由于法律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因此律师的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持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突破自我。


摒弃功利,永怀热忱,方得始终

大学是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窗口期,法学学子们要面临法考、考研、就业等压力,原律师表示,对于每一个法学生而言,存在适度焦虑与迷茫是常态,但应避免被功利心驱使,保持一种较为纯粹的求学心态。文凭和简历不应成为完成学业的唯一目标,学子们在这一阶段最应为将来积累的是专业知识和法学素养。道阻且长,唯有摒弃功利,永怀热忱,方得始终。



要读“厚重”的书,要“深进去”读书

关于读书、选书的经验心得,原律师对当年导师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不要读太流行的书,要读厚重的书。”大浪淘沙,真正经典的书籍都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打磨才得以代代流传,所以这样的书要多读、精读。同时,他还建议同学们结合自身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阅读,以适应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他指出,知识海洋是浩瀚的,浅尝辄止虽然也能开拓视野,但终究流于表面,不能探及知识内核。


赤子之心寄语母校

原律师离校后对母校的发展动态仍在持续关注,他表示,中南大作为在社科领域较为领先的学校,这些年师资力量和学生队伍也一直都在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他期待母校未来朝着“打开校门走出去”的开放型、多元化模式进一步发展,让实践型人才在交流活动中多接触校外实务,让理论研究型人才在交流中产生学术观点的碰撞共鸣,相信中南大未来在打造法学一流学科、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上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