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5月31日下午,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开展集中学习,围绕“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主题进行学习研讨。党委书记张学平主持学习活动。
读书班坚持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党委书记张学平领学了《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党委副书记李晓领学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委副书记李司铎领学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随后,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学平,法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国家治理学院院长陈柏峰,法学院副院长肖志远、江河、李俊,党委副书记李晓、李司铎、易育等依次作了交流发言。
陈柏峰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为题发言。他表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华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只有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我们走自己的路才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江河以“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题发言。他谈到,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他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回答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而出现的新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法学教育和科研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学平在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他表示,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要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他强调,要坚定办好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信心,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阵地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审核人: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