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辅导员褚晶晶、张申鹏、董星仙在学校“十佳辅导员”评选中荣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04-09浏览次数:148

202543日下午,学校2024-2025年“十佳辅导员”评选答辩会在文澴楼同声传译会议室圆满落幕,校党委副书记陈狮,武汉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徐国章,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赵芸逸及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各培养单位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全体专职辅导员及部分兼职辅导员到场观摩学习。经过激烈角逐,在全校15名入围候选人中,我院辅导员褚晶晶荣获校“十佳辅导员”称号,张申鹏、董星仙荣获校“十佳辅导员”提名奖。



本年度评选活动由学院初评推荐人选、专家复评事迹材料、实地考察和现场个人答辩终评四个环节组成。经过专家书面评审和实地走访调研,我院推荐的3位辅导员老师全部入围决赛答辩,评选答辩会包括述职答辩和学情识别两个环节,全面展示和考察辅导员的个人事迹、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等。



褚晶晶,法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现任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晓南讲习”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讲授《法学专业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校史文化与中南大精神》等课程,公开发表4篇论文,主持1项省级项目。

用初心使命筑牢学生的信仰根基。7年来坚守立德树人一线育人育心,讲授专题党课50余次,借助电影、书籍、展览、舞台剧等多种载体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获湖北省高校党支部风采邀请大赛一等奖。用耐心细致织密学生的安全之网。推行网格化管理方式,天天谈心谈话、周周深入寝室、月月召开班会,妥善处理学生矛盾超过150起,危机事件超过30起,获湖北省高校辅导员育人故事分享会二等奖。用平台资源成就学生的职业发展。先后联系东湖高新人民法院、北京中伦律所等多家单位,推荐100余名学生进行高质量实习。开展“荟英计划”系列讲座12场、“向阳花”系列经验分享11篇,引导学生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张申鹏,法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现任法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主持第二批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法言微语”研究生网络思政育人辅导员工作室;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C类期刊1篇;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课题8项;获研究生教育创新奖等校级荣誉7项。

铸魂育人,打造思想引领新高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开展“党建领航·法治护航”研究生党建品牌活动。深耕厚植,构建学风建设新范式。坚持以生为本育人理念,构建“全面归学,全员导学,全过程督学,全方位助学”的四全学风建设体系。精准施策,创新成长护航新机制。主动构建导师、辅导员、家长、学生四方联动体系,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明确各方职责边界与协作机制,形成学术支持、情感关怀、资源整合的育人闭环。协同赋能,开拓发展服务新路径。创新“活动+育人”模式,丰富活动体系,提升学生素养和探索热情;同时,促进多元化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锤炼担当,在实习实践中磨砺锋芒。守正创新,探索思政教育新样态。加强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持续推进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研究,努力实现经验型辅导员向专业化辅导员的跨越。



董星仙,法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兼任法学院新闻中心指导老师、“心火燎原”心理工作站站长、“圆梦晓南”生涯发展工作室主持人等职务;承担《法学专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授课任务,曾获得优秀学生工作者、辅导员育人故事三等奖等荣誉,公开发表3篇论文。

数字赋能,激活云端思政。针对“网络原住民”特性,构建新媒体育人矩阵,运营公众号发表原创思政文章与学生线上对话;作为学院新闻中心指导老师,推动官网官微改版升级,实现法治文化云端“破圈”。精准施策,织密成长网络。实行“每日谈心、每周走访、每月研判”工作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2000余份;跨越4000公里赴新疆家访待就业学生,家访故事入选湖北省教育厅专题展;担任“心火燎原”心理工作站站长,构建三级心理干预机制,成功化解多起危机案例。品牌创新,深耕育人沃土。打造“LEADING计划”生涯品牌,开展60余场就业活动;构建浸润式文化思政场景,引导学生从“仪式感”走向“使命感”,培育出“西部计划”奉献者、“洪山好人”等学生典型。

本次3名辅导员荣获佳绩,既是对学院党建工作、思政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成绩的肯定,又是对学院全体辅导员和教职员工的鼓励,学院将进一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为提高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努力。


审核人:陈金川  李司铎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