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地点:无
电子邮件:diyuxu@163.com
办公电话:无
1988年9月—1992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8年9月—1992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7年2月 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08年7月 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08年12月 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提名奖
2010年1月 湖南省第二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奖
2012年8月 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 二等奖
2014年5月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2016年1月 湖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6年12月 湖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7年12月 第四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奖 三等奖
2018年9月 湖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9年3月 201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20年3月 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2020年11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民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民法总论、民法学、比较民法、物权法、合同法学
无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中国民法的知识转型:知识社会学的考察,2006年12月立项,结题;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证明责任视野下民法规范的检讨与整合研究,2010年7月立项,结题;
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法重述、民法典编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制度,2015年2月立项,结题;
4. 中国法学会2018年度部级后期资助项目:单方允诺的效力根据,2018年2月立项,结题;
5.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项目:翻译、整理最高人民法院赴美加音频和文字资料,2018年4月立项,结题;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常态缔约规则之类型化与合同法体系重构研究,2019年7月立项,结题。
无
无
无
(1)《现代中国民法的知识转型》,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序一;
(2)《智利共和国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译著;
(3)《物权法领域公私法接轨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序一;
(4)《秘鲁共和国新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译著;
(5)《拉美国家民法典编纂历史与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序一;
(6)《民法实证研究之展开》,法律出版社,2020年,独著;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评注(精要版)》,2022年,序一;
(8)《合同法学(第三版)》,2022年,主编。
(1)《非常损失规则的比较研究——兼评中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独撰。
(2)《历史地、体系地认识物权法》,载《法学》2002年第4期,独撰。
(3)《民法典的形式理性和中国市民法理念的培植——以历史的描述为线索》,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独撰。
(4)《物权法体系构造之若干问题探讨》,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4期,独撰。
(5)《物权法定主义和物权立法》,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独撰。
(6)《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载《法学》2003年第9期,独撰。
(7)《法国法系原因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载《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第4期,独撰。
(8)《私法自治的变迁与民法中“人”的深化》,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序一。
(9)《合同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解释》,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独撰。
(10)《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目的论解释》,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独撰。
(11)《合同效力正当性的解释模式及其重建》,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独撰。
(12)《无因性原则之考古》,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独撰。
(13)《论中世纪原因理论对契约一般理论的贡献》,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4期,独撰。
(14)《所有权的类型及其立法结构——<物权法草案>所有权立法之批评》,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独撰。
(15)《间接代理制度对仲裁条款的适用》,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独撰。
(16)《论法律行为变更权的期间限制——基于解释论的立场》,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独撰。
(17)《证明责任视野下善意取得之善意要件的制度设计——<物权法>第106条之批评》,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4期,序一。
(18)《法律文化视野下中国民法实证研究的展开》,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独撰。
(19)《单方允诺的效力根据》,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序一。
(20)《拉美国家民法典编纂中的行动者》,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3期,独撰。
(21)《民事证明责任分配之解释基准——以<物权法>第106条为分析文本》,载《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独撰。
(22)《历史视野下夹缠于非婚和婚姻之间的事实婚——兼论我国未来民法典对事实婚的应然构建》,载《法学评论》2016年第3期,独撰。
(23)《代理制度如何贯彻私法自治 <民法总则>代理制度评述》,载《中外法学》2017年第3期,独撰。
(24)《解法典后的再法典化:阿根廷民商法典启示录》,载《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1期,独撰。
(25)《<合同法>第80条(债权让与通知)评注》,载《法学家》2019年第1期,独撰。
(26)《婚姻家庭法的入典再造:理念与细节》,载《中国法律评论》2019年第1期,独撰。
(27)《非常态缔约规则:现行法检讨与民法典回应》,载《法商研究》2019年第3期,独撰。
(28)《物业服务合同法律构造之中国模式》,载《法学研究》2021年第3期,独撰。
无
无
无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