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青年使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方冰、陈俊良,以“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为起点,以“国际组织实习”为实践场域,用脚步丈量涉外法治的理论与实务,在国际舞台上书写着法学青年的成长篇章。
一、以赛促学:模拟法庭点燃涉外兴趣
两人的涉外法治之路始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方冰曾任校国际模拟法庭负责人,多次代表学校参与贸仲杯、法兰克福、杰赛普等英文国际模拟法庭比赛,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及最佳辩手;陈俊良两度挺进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亚太赛区洲际轮。竞赛不仅深化了他们对空间法规则的理解,更点燃了涉外法治兴趣——方冰加深在涉外法治方向的研习,陈俊良坚定探索航空与空间法的志向。
二、以践促知:国际组织淬炼专业能力
基于学术积累与竞赛经验,两人通过学校与国际组织的合作项目开启实习。
2025年1-4月,方冰赴意大利罗马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实习,参与“有效民事执行的最佳实践”工作组项目,承担法律文件撰写、会议记录起草等工作,全程参与第十次工作组会议。与不同法系专家协作中,她深刻体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法治共识,在黄美玲老师组织的数字资产研讨会等活动中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2025年5月起,陈俊良进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负责培训项目方案拟定、国际联络对接及多部门协调工作。他以法律视角研究组织运转机制,参与“Space Cafe”演讲,更通过分享中国美食与文化,搭建中外交流桥梁,深化对国际组织运行逻辑的理解。
三、以校为基:“理论+实践”培育国际视野
两人的成长离不开中南大“理论+实践”并重的涉外法治培养体系。学校开设涉外法治创新班,提供涉外法特色英文课程,邀请国际组织负责人与学者开展前沿讲座;承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暑期暑校,推动海外交换与实习项目,为学生搭建“走向国际”的平台。从模拟法庭的“纸上谈兵”到国际组织的“实战练兵”,两人用行动诠释:涉外法治学习不仅是专业进阶,更是国际视野的拓展、家国情怀的升华。正如他们所言,在国际舞台上,他们既是规则的学习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未来将深耕涉外法治,以青年担当助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出更响亮的法治声音。”
方冰: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的实习经历
个人简介
方冰,法学院法学(涉外法治方向)2021级本科生,综合排名年级前1%,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国际仲裁方向),中南大涉外法治创新班成员,于2025年1-4月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实习;曾获国家奖学金、吴汉东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中南十大优秀法科学子;曾任校国际模拟法庭负责人,多次代表学校参与贸仲杯、法兰克福、杰赛普等英文国际模拟法庭比赛,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及最佳辩手。
图1:与队友在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上场庭辩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实习申请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以下简称“协会”)是协调各国私法规则统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自2018年起,我校每年会选派三位学生赴协会实习,旨在强化学生的实务能力,助力国际化职业发展,培养能参与国际组织事务的复合型人才。选拔过程中,评委老师们会针对申请者的法律学习经历、英语水平、对协会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进行综合考察。
本科期间,方冰在国际模拟法庭比赛过程中对涉外法治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丁汉韬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国际私法的研习道路。今年学校开放名额给本科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她希望能够在实务中进一步理解国际私法的应用,培养自身参与国际组织事务的能力,故参与校内选拔并有幸通过,于今年一月份前往罗马实习。
图2:在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实习期间参与第十次工作组会议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实习内容和收获
在本次实习中,方冰在协会副秘书长Anna Veneziano的指导下参与了“有效民事执行的最佳实践”工作组项目,进行国际法律文件撰写、修订,以及起草委员会和工作组会议记录。期间,方冰参与了第十次工作组会议,一方面学习到诸多“立法”的程序和细节,另一方面也见证了来自不同法系背景、不同国家民族的专家学者们如何就示范法的起草和修订内容达成一致,她深刻体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协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我校黄美玲教授组织的“数字时代的全球挑战:数字资产交易与法律保护”国际研讨会,丰富了方冰本次国际组织实习经历,也帮助她提升了个人国际交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图3:在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实习期间与导师Anna Veneziano教授合照
方冰的校内涉外法治学习之路
方冰在本科期间选择分流至涉外法治方向,学校提供了很多涉外法特色选修课,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她体会到三国法知识的魅力与深邃。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涉外法治创新班,重点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专业基础扎实,通晓国际法和国际经贸规则,精通涉外交流,能参与国际组织事务的复合型人才。项目期间,学校邀请了很多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内外知名法学教授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法的理论体系与前沿动态。
中南大每年还会承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暑校项目,邀请海内外教授及国际组织等实务部门专家授课,就实务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学校的海外交换、实习项目也非常丰富,身边有同学参与了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的学校合作交流项目,进一步开拓了国际视野,获益良多。
陈俊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的实习经历
个人简介
陈俊良,法学院法学(涉外法治方向)2021级本科生,综合排名年级前5%,保研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航空与空间法方向),于2025年5月-8月赴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实习;曾获校级优秀一等奖学金,曾多次代表学校参与英文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并先后两次挺进赛事亚太赛区洲际轮。
通过学校、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平台了解到这一项目后,陈俊良便决定提交申请。在他看来,作为法学院涉外经贸法方向的学生,应积极主动争取学校提供的各类国际组织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拓宽国际化视野并通过实践理解所学,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是空间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不仅为亚太各国提供了共同协作的舞台,也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国际舞台。
图4:陈俊良生活照
亚太空间法学会实习申请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是由亚太地区联合国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于中国北京。该组织致力于推动和加强成员国间空间技术共同开发、研究、应用和培训的合作,协调成员国贯彻和执行外层空间的法律和政策。其中,依托“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空间法律与政策发展战略(2021-2030)”,发展空间法机构的区域和国际联盟成为亚太区域的一个重要议题,经理事会同意,组织于2024年2月正式成立亚太空间法联盟(APSCO Space Law Alliance, ASL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作为创始成员加入。根据我院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订的合作协议,我院从去年开始选派学生到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实习。
陈俊良表示他对涉外法治领域就有着强烈的兴趣,也特别希望通过实习项目的契机与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交流,学习他们身上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国际组织的运行机制。通过和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员交流学习,向他们展现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了更好地胜任该实习,陈俊良在赴岗工作前从强化语言能力、储备专业知识、充分调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力求在正式接触实习项目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状态投入。
结合实习岗位的职责要求,陈俊良系统复习了空间法和国际组织法领域的理论知识,时刻关注最新的航空航天研究发展动态,深入研究了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运作模式,阅读了相关论文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条约,以便更深入的参与这段实习。
图5:赴北京参加第20届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国内赛比赛照片
图6:赴海南参加第21届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国内赛比赛照片
图7:赴东京参加第34届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亚太洲际赛比赛照片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实习内容和收获
作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Department of Strategy Planning and Program Management的实习生,陈俊良主要负责为亚太空间组织的培训项目拟定方案并和各国的培训人员联络对接。同时,他还需要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以确保相关活动能够在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下顺利展开。这些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促使他在实践中持续提升专业技能。
在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与对组织结构框架和运转机制的研究。在陈俊良看来,尽管自己并没有在法律部实习,但仍可以法律视角对组织运转机制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他更深入的理解国际组织的运行机制,还可以提出许多优化组织运行的建议。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长江辉的鼓励与支持下,陈俊良作为主讲人之一参与了以实习生为核心的Space Cafe演讲,在演讲过程中,陈俊良以法律视角分析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运行框架与其公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欧洲航天局(ESA)作为对比组织来比较二者之间的管理框架,该演讲得到了秘书长江辉的肯定并提出了相关修改建议,鼓励其继续深入研究。
此外,为了更好地融入部门,陈俊良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向秘鲁及伊朗同事介绍中国美食与中国文化,搭建中外交流与友谊的桥梁。
陈俊良在中南大的涉外法治培养之路
中南大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思维,法学院也高度重视涉外法治素养的建设,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和参加国际性法科学科竞赛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培养国际视野并深入理解国际法冰山之下的动荡与平静,也更加坚定了陈俊良未来继续在相关领域深造的志向。同时,中南大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陈俊良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国际组织实习机会,让他在难得的机会中重新认识课本上所学的内容并真正的理解其含义。中南大还塑造了陈俊良的道德品格和责任意识,中南大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大学,授课老师也将思政融入课堂,强调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正是这样的价值导向让他在学习国际法的过程中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注重研究规则背后的长期影响力和我国国际影响力。陈俊良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成长,未来在该领域继续深入研究,承担新一代青年应有的担当。
审核人:李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