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韦诗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政府法治方向)2021级本科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多次获得校三等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和社会实践奖学金。曾担任法学院2112班班长、23级辅导员助理及法学院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凭借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奉献精神,荣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及法学院“服务奉献之星”等称号。毕业之际,韦诗怡坚定报考选调生,立志在基层法治建设中贡献专业力量,上岸某中院。
图1 韦诗怡在法学院“巾帼维权”社区法律服务队成立大会上讲话
图2 韦诗怡与服务队队员一同开展社区普法活动
选调生职业选择初心
在四年的法学学习与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根基。通过参与社区普法、乡村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我切身感受到基层群众对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在湖北省襄阳市青龙村开展“乡约文明”项目期间,我们团队为当地村民解决了土地纠纷、婚姻继承等法律问题。村民们信任的眼神,让我更加坚定了“用专业所学服务基层”的信念。学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和“厚德济世”的校训,让我明白法律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法庭上的雄辩,更在于将法治的阳光照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图3 韦诗怡参加湖北省志愿公益创造营2022-2023总决选
基层实践经历与成长
担任“巾帼维权”社区法律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期间,我组织社区普法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超5000人次。在武汉市各社区驻点服务时,服务队创新采用“法律门诊+情景剧普法”模式,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生动案例,帮助居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2023年7月,作为VAL法律志愿服务团核心成员,我赴湖北襄阳市开展“七彩假期课堂”项目,将法学专业能力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我设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模拟法庭”活动,指导留守儿童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通过还原真实庭审流程,让法律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人心。 活动中,我手把手教“小审判长”敲响法槌,引导孩子们完成法庭调查与辩论,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变为孩子们可感知的维权工具。这一创新普法形式不仅点燃了乡村儿童对法治的信仰,更让我深切体会到基层法治资源的短缺与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我所在团队也因此荣获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称号及省级奖项3项。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锤炼了我投身基层的使命感,也为我的选调生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4 韦诗怡赴湖北省襄阳市青龙村开展普法活动
学校对我的培养之路
我校鲜明红色基因深度融合专业课程,塑造了我的价值内核。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我们关注基层司法困境,强调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导师指导我们将法学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形成具有实操价值的政策建议。学校提供的暑期实习岗位与社会实践平台,让我有机会深入接触基层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小时。这些经历使课本上的“诉源治理”、“枫桥经验”变得鲜活而立体。最令我难忘的,是在学院组织的职业规划活动中,前辈选调生分享的“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基层故事,让我清晰看到了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成长路径。
作为新时代法科学子,我将始终牢记“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精神,带着学校赋予的专业素养和为民情怀,扎根基层, 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法治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图5 韦诗怡与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开展社区普法活动
审核人:李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