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我院学子明确职业方向、提升专业认知,9月8日上午,法学院在文治楼615会议室举行了优秀校友经验分享座谈会。全国模范检察官、黄石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亮受邀参会,与我院23级、24级及25级本科生代表展开深入交流。座谈会由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褚晶晶主持。
刘亮校友从检十八年来,始终坚守公平正义、恪守为民初心,成功办理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工作成果被央视《今日说法》等权威媒体报道。她先后荣立最高检个人一等功,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荣誉,是新时代优秀检察官的杰出代表。
座谈会上,刘亮校友分享了受邀参加9月3日阅兵观礼的难忘经历与深刻感悟。她提到,暖场环节由3000名大学生合唱团演绎四首歌曲串联起80年抗战历史,不仅展现了青春力量,更传递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的使命担当。她特别讲述了现场“1945”与“2025”车牌车辆并行的细节,强调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与责任已交到当代青年手中,勉励同学们将家国情怀融入未来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
结合从一名中南大法学生成长为全国模范检察官的职业历程,刘亮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法律职业的内涵。她坦言初入职场的挫折,首次开庭时的紧张失措与遭受质疑的窘迫,以及为克服“社恐”性格、适应职业要求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勉励同学们正视成长中的困难。她特别强调,法学是一门践行“长期主义”、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从考公、司法考试到入职后的业务提升,考验的远不止记忆力,更是价值判断与逻辑思维的核心能力。以检察实务为例,她指出法律人必须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间精准权衡,“办案就是办别人的人生,哪怕一起‘小案子’,都可能深刻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容不得丝毫懈怠。”这既是对职业敬畏的强调,也是对未来的法律人的深切期许。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轻松热烈。同学们围绕职业规划、专业学习、实习实践、书目推荐等问题积极提问,刘亮校友一一耐心解答,提供了全面且务实的建议。她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前往律所、法院、检察院实习,通过旁听庭审、协助办案、接待当事人等方式接触司法实务。针对专业学习,她建议学生关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案例与司法解释,研读经典案例,巩固专业知识,并推荐了《刑法的私塾》《心悦诚服》等书目。此外,她介绍了法学毕业生的多元就业方向,强调法治建设涵盖立、执、司、守、监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能实现法律人的价值,让同学们认识到了法学就业的广度与深度。
此次座谈会为法学院学子提供了与优秀实务专家深入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同学们更清晰地认识法律职业的特点与要求,拓展职业视野,明确努力方向。未来,法学院将继续依托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职业指导与实践机会,助力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审核人:李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