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法学研习营是由“社科法学连线”联合相关院校师生共同举办的学术公益活动与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推动更多学子投身于法律的跨学科研究。第一至第五届研习营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线上)举办,均取得了良好反响。研习营先后出版了读本《法律的经验研究:经验与方法》《法学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指南》。
第六届社科法学研习营将于2025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本届研习营的主题为“法律人工智能”。
近年来,法律与科技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前沿议题。在人工智能治理、人工智能法律利用等领域,法律与人工智能的互动日益紧密,推动了对其关系的持续关注与深入探讨。为此,《法律和社会科学》最新出版了“法律数据科学”专号(第21卷第1辑)及“法律与科技”专号(第21卷第2辑),系统呈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2024年12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的“社科法学与法理”学术研讨会中,“法律与科技”专题研讨亦汇聚多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平台治理、数据权益等议题展开交流。可以说,法律与科技正逐渐成为法律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此背景下,第六届社科法学研习营聚焦“法律人工智能”主题,目前已经邀请到刘庄(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唐应茂(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学尧(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胡凌(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戴昕(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雷镇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王益为(秘塔科技首席运营官、北大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应用场景负责人)、赵晓海(北大法宝总经理、北大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等知名学者和实务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工作坊与研讨,推动青年学子在这一新兴领域拓展学术视野、深化学术交流。
招生说明和要求
一、招生对象
1.具有一定法律经验|实证研究基础的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以及特别优秀的硕士生、本科生。
2.面向全国高校招收正式学员60名左右。面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校师生,另外招收旁听学员若干名。
二、申请材料
1.一份个人陈述
正文开始应包含如下信息:姓名、年龄、(本硕博)学校、专业、年级、个人照片、电子邮箱、快递地址和电话。
简要陈述中应介绍已修相关课程,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兴趣或研究规划,等等。在陈述的最后,应确认在时间上可以参加研习营组织的各项活动。
个人陈述文件应命名为:“姓名+个人陈述”,建议提交PDF格式。
2.一份个人习作
习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以是未发表的,也可以是发表的。未发表的文章,将有机会被选入到论文交流会上进行讨论。
个人习作文件应命名为:“姓名+习作:文章名”,建议提交PDF格式。
3.上述申请材料请寄至:lss_2006@yeah.net。
申请材料不齐备,将不会进入书面审核。
三、报名截止时间
2025年10月25日(周六)。
之后由遴选小组进行书面审核,必要时电话面试。
名单将在一周内在公众号公布,并组建微信群。
四、其他说明
1.研习营不收任何费用,但食宿自理。如有特别需求,主办方可以协助解决。
2.研习营的最终师资和课程安排,将在11月20日前在相关公众号公布。
3.本届研习营不会进行全程直播,个别单元是否直播,会与主讲人协商。
4.后续会出版本届研习营读本,并制作相关视频宣传。
5.本届研习营举办期间,还会同时举办“法律和社会科学”年会(2025)。
热烈欢迎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报名!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和社会科学”等微信公众号;有疑问可以后台留言。
主办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香港大学跨学科法律研究中心
司法部法治大数据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社科法学连线”
《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
协办单位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
北京大学出版社(燕大元照法律图书)
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上海秘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9月25日
审核人:侯猛